贾谊:少年得志为何壮志难酬

来源:光明网    作者:苏虹    人气:     发布时间: 2017-09-28    

贾谊是西汉初年年轻有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曾向汉文帝提出一系列改革政治、加强中央集权的主张,受到皇帝赏识。可少年得志的贾谊,并未如愿成就一番伟业。

苏东坡在《贾谊论》中说:“夫君子之所以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意思是说,君子要想达到长远的目标,就必须有所等待;想要完成伟大的事业,就必须有所忍耐。用今天的话来概括一下,大概就是要等待时机、要耐得住寂寞。

从贾谊的生平看,他确实有些操之过急。诸吕作乱时,灌婴联合数十万军队,与周勃等共谋,平定了诸吕。皇帝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之深可想而知。而当时的贾谊,不过是洛阳的一个年轻人,虽有才华,却想让文帝在一个早上就全部废除旧政、改用新政,显然是一厢情愿。当自己的主张不被采纳,贾谊便十分悲观失望,最终抑郁而死。

苏轼认为,贾谊有卓越的才能,又适逢贤明的君主,之所以不能施展才华,根本原因在于他不能自用其才,一切都操之过急。所以,“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

个人的成长进步与世间万物的发展一样,都有其自身规律。在这方面,道家对宇宙自然的深度把握,似乎很难有其他理论体系可与之比肩。老子的《道德经》云:“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中的“大器晚成”,已成为人们熟悉的一句成语。在老子看来,现象和本质是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它们彼此相异、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彼此具有统一性。因而,“相反相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与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有异曲同工之妙。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个人事业的成败与否也是同样的道理。混俗和光、心不在焉自然难以成事,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也不可能成就大事。

与贾谊相反,汉代的贡禹则是一个大器晚成者。他以经著称,却在仕途上不太顺利,直到壮年仍仕途坎坷。后来,他干脆弃官不做,去当了山野隐士。贡禹不但仕途不顺,就是家庭生活也不尽人意,70岁的时候才生了一个儿子。

但是,到汉元帝时期,八旬长者贡禹却出人意料地时来运转,被征为谏议大夫。之后,他因为建议减轻因灾害陷入困境的臣民负担,以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而深得赞许。皇帝不仅采纳了建议,还将他提升为光禄大夫,再升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成为社稷重臣。

同是汉代的朱晖,也曾隐居山野。后来,汉章帝召拜其为尚书仆射,不久调任太山太守。史料记载,其所奏密章每每得到皇帝的赞赏。但有一次,因政见和皇上意见抵触,朱晖竟主动去坐牢。3天后,皇帝下诏让朱晖出狱。朱晖竟抗旨不从,并说:“我年已八旬,却蒙受皇恩,能向皇上机密奏事。现在竟然意见与皇帝相左,理应以死报答皇上。”说罢,再也不出声。

百官认为此举不识抬举,纷纷提出弹劾。皇帝却被他的一席肺腑之言感动了,不久将其升为尚书令。直到九十高龄时,朱晖仍然稳坐高位。这与贾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责任编辑: 文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江苏中访文化新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13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