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上午,由淮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淮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淮安区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淮安区作家协会协办的文学界“淮安区现象”研讨会在风景秀美的淮安区作协创研基地举行。中共淮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淮安区文联主席、淮安区大运河办主任傅振举,淮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沙克、秘书长高山,淮安区作协主席于兆文、副主席施向平、陶珊,淮安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会长王忆雯及淮安区文艺评论家协会部分会员代表3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会议由淮安区文艺评论家协会会长王忆雯教授主持。淮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区大运河办主任傅振举致辞,对本次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傅振举表示,淮安区有着灿若星辰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自古文星璀璨,文脉绵延昌盛,“运河之都--淮安”孕育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汉赋大家枚乘枚皐、“建安七子”之一陈琳、唐朝诗人赵嘏、吉中孚,宋代“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晚清小说家刘鹗……更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家乡。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嘱托:“淮安人杰地灵,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淮安区是一座故事之城,革命老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淮安区文艺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淮安区文学创作精品叠出、佳作不断,在全市一枝独秀,在省内产生重大影响,文学界“淮安区现象”喷薄而出,备受文学届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赞誉,掀起了一股昂扬奋进的文艺新风,“文艺淮军”呼之欲出。其中,尤以淮安区作家协会于兆文主席的《新安旅行团》《天路淮军》《大胡庄·1941》三部红色作品为杰出代表,在波澜不惊的故事陈述中,蕴含着宏大的叙事主题,书写江淮大地上的英雄史诗。淮安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施向平的《横沟纪事》,淮安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陶珊的《铸梦长淮下》及季玉的《源乡》及等十余部精品力作,有的反映了宏大的历史主题,讴歌了革命精神,发掘本土红色资源讲述红色故事,以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有的扎根本土,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再现淮安地域风土人情;有的多角度还原淮河入海水道建设实况,讴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治理淮河精神;淮安区文学界出现如此井喷、标志性的文学创作现象,已经引发了中国作协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值得对此现象展开研讨。
淮安市评论家协会主席沙克、淮安市评论家协会秘书长高山教授、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晓慧教授等先后在研讨会上发言,对以于兆文、施向平、陶珊等为代表的淮安区本土作家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深植淮安这片沃土创作出众多影响广泛的精品力作表示充分肯定。研讨会上,淮安区作协主席于兆文、淮安区作协副主席陶珊女士、淮安区作协副主席施向平先后介绍了各自创作的心路历程。
最后,淮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区大运河办主任傅振举作研讨会总结讲话,他要求淮安区作协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继续抓好作家队伍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学作品,讴歌时代,服务社会,为新时期淮安区的文化建设、文艺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研讨会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一起合影留念。(丁 冬 韩 军 李 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