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早稻收获的季节,张元文“上河米铺”门前的码头上已经排得满满当当,大船小船吃水很深,那些带着毡帽的佃农从船上熟练地挑着新米或者糙米,进了于湾集市,张元文的伙计正在对门口的大米品头论足,不时对内喊一嗓子:“糙米,中品,三块九!”那佃农急了,摘了毡帽一边扇着风一边懊恼,像是对其他人说,又像是对自己说,总之不像是对着伙计说的:“这可是精选糙米!今年怎么跌得这么厉害?”另一个说:“这就不错了!上河米铺的米价还算是最高的。前几日我在徽州,亲见洋人的铁壳货船运来的外国米,才抵本阜米价的三成。徽州的米商说了,这已经往内城运了快半年了!”
张元文关了店门,盘算着这一日入的米,账房刘快手交来账目:“东家,今儿收这么多!您看……前几日听说官府又征军粮,咱们今年端午的粽子……”张元文正色道:“粽子照做!凡是来米铺的穷人,管饱!”刘快手摇摇头,躬身出去了。
张元文看完了账目,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起,他出了内室,走到院里,几个凶神恶煞的兵勇不容分说进了院子:“把人都给我喊起来!”门房老汉稍微阻挡了一下,就被推到。
张元文急道:“各位兵爷!有话好说,有话好说。”一个领头的道:“好说当然是好说,最近剿灭发捻余孽,谁是掌柜的?户帖都拿出来。”张元文立即拿了户帖,小厮仆人等也都有“典身契”,那兵头看了之后道:“现在朝廷征召救灾粮款,奉漕运总督衙门钧旨,你家开米铺的,每月五十块银洋,五百斤大米!”说完,撕下了一个“募款条”,上面有山阳县衙和总督漕运部院的印章。随后,这帮人就各自拿了大米等物,便离开了。
众人散去,刘快手独自留下:“东家,实在不行,咱们端午节还是……”张元文道:“这是往年的定例,不能轻易取消,即便是我的买卖赔了,我也得把这个祖上传下来的事儿办下去,不能让祖宗的规矩坏在我的手上。”
刘快手道:“得嘞!都听您的!您早点儿歇着吧。”
眼见得端午要到,这一日,张元文正筹备端午当日给流民灾民散发粽子的事宜,突然一阵眩晕,众人纷纷往屋外跑,有人喊:“地震啦!”
不久即从京城和山东传来消息:京师、奉天、山东地震。张元文并不担心地震的事,他担心朝廷又要赈灾,如果衙门派兵丁再来征收救灾粮款,这一年端午的“善粽”就要泡汤了。
张元文为什么每年都要散善粽呢?这还要从张元文的父亲张怀志说起。
淮安府山阳县于湾上河米铺名声在外,上河大米颗粒饱满、光洁透明、可口不腻、喷香味美,不仅蒸饭,做各种米制品亦是绝佳原料,从康乾时期就是朝廷钦定的贡米之一。因而,上河米在江浙苏宁一带颇为著名,每年两季稻米成熟的日子,农人们把米粜给米铺,而不出一月,各地米商纷纷乘船到张记籴米,整个上河米铺门前的码头,一年里有超过半年都是人多船多,热闹非凡。基于此,张怀志买下了一处漕运码头,平日自己用,如果官府有用,就租给官府,说是租给,其实官府并不付给租金。
张怀志的生意越做越大,当然也引起了很多人嫉妒眼红。同治二年冬,张怀志从江宁府回淮安,雇了个马车装了一马车的银元。那年月,江宁府是太平军的首府,曾国藩的湘军就驻扎在城外,张怀志跟淮军做买卖,同时也跟太平军暗中有所关联,城内被围,粮食紧缺,张怀志冒着抓住被杀头的风险,派人把大米通过水路运进天京,不仅带来丰厚的银钱,更换回来各种珍宝古玩,这也给珍宝斋提供了大笔的买卖,可谓是一本万利。
同治初,张怀志又一次满载而归,因为到处都是乱兵水匪,各大镖局早已停止了接镖,淮安城里最知名的鼎泰,给出镖物三分的镖价也无人敢接。所以,张怀志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只能铤而走险,带着十多下人和小厮亲自前往交易。收回来的钱物也自行运回淮安。
然而,一切早已经被熟悉这一带水路的水匪宁允民摸得一清二楚,包括张怀志的行程路线,几个仆从,多少镖物。
这条道张怀志走了两年,水匪们也跟随了两年。直到这一年的冬天,整个江南都在流传,太平军没几天了,以后就是太平日子了。水匪们这才决定下手,而恰好在这时候,原来的水匪头宁允民却出事了。
原来,宁允民那一日在码头停着船,船上挂着黑帆,黑帆下坠着两盏红灯笼,招揽货运生意。当然,这些都是幌子,也是水匪们的惯用伎俩,如果是别的帮派看见那两盏红灯笼,自然知道这个码头有人占了“顶子”,就不在这儿寻买卖了。遇到外地人,货物贵重,运到人烟稀少的河段,水匪们就要杀人越货,如果是当地熟稔的本地商户,要么不运,要么只运短途。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在放风,给打劫提供信息,行话叫“品叶子”,有好货叫“好叶子”,劫财杀人叫“掐叶子摘果子”。
宁允民尽管是这个匪众的头子,但是按照帮规,每月初一十五大掌柜要到码头“品叶子”,这也是所谓的传统,这些水匪不过是之前的漕帮的一部分,很多传统是从漕帮传下来的。
这一日逢十五,该是宁允民品叶子的日子了,半日无事,午时初刻,却来了几个官兵,心口的“勇”字异常显眼,他们抬着一个巨大的箱子。宁允民知道,这是曾国藩的地方团练,闹起长毛之后,当地的绿营军少了,满身“勇”字的地方团练却成了重要的兵员,不仅维护当地治安同时也打击太平军。这几个兵勇要征用船只,宁允民不敢怠慢,自古民不与官斗,匪也不敢跟官斗。他再怎么横,也不敢跟湘军叫板。他出来迎着,那几个官兵一阵推搡,就兀自上了船。宁允民原本想着舍一个船算了,保命要紧,可是官兵却连这个机会也不给他,直接把他抓上船:“开船!”
宁允民不敢怠慢,解了系岸绳,把船舵摇起,顺着运河朝着济宁方向逆行而去。走到一半,这一帮子官兵才将身上的军服脱下,原来,这根本不是湘军兵勇,而是太平军!宁允民一边摇着船,一边想着怎么脱身,当他看见这几个太平军打开箱子鉴赏那些劫来的财物时,他悄悄从船板下拿出一把刀来,上去一阵厮杀。
那几个太平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动搞得不知所措,竟然愣了一下,被宁允民占了先机,连伤好几个人。剩下的几个很快回过神来,纷纷拿出大刀长矛等物件抵抗,毕竟人多,宁允民一人不敌,只能从那箱子里随便抢了个物件落水而逃。身后却传来一阵阵火枪响,宁允民被枪弹击中,忍着伤痛游上岸,几经周折,才回到了水寨子里。
众人见老大重伤,不敢怠慢,水寨里的独眼郎中看了看伤势:“这是枪伤,里面有枪子,只能先把枪子取出来上药。伤口过了水,只怕是凶多吉少。大掌柜您有什么话赶紧说吧!”说完给宁允民嘴里放了一块生鸦片,宁允民原本冷得发抖,一会儿工夫就恢复过来,神智也清醒了不少。
宁允民把弟弟宁允辰叫到跟前,从怀里掏出一个物件,众人不曾见过,宁允民对弟弟宁允辰道:“那伙子长毛一定会追查这个东西,那一箱子全是宝物,这东西也不是凡品,你留好了,作为咱们的镇帮之宝。哪一天咱这刀口上舔血的买卖做不成了,你把这东西换了钱,给大家分了……以后……”他剧烈的咳嗽,之后就咳出一大口血来:“以后好自为之,上河米铺的买卖还要做。这是咱们说好的,最后一单买卖。长毛一旦被朝廷剿灭,这天下就太平了,咱们的买卖也就到头了。”
宁允民咽了气,其弟宁允辰接替了职位,成为大掌柜。这一日,也就是宁允民头七的晚上,夜黑风高,宁允辰带着几十个弟兄一路北上,停在了平桥。平桥是张怀志必经之地,那里有他家一间米铺,每次从南京回来,半道上必然要在这家米铺里歇一个晚上。
张怀志非常谨慎,他之所以选择旱路而不选择水路仍然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在旱路上发生危险,必要的时候可以跑路逃命,而在水路上就麻烦了,一旦遭遇抢劫,一点生还的机会都没有。最关键的是,这一路上每一天的路程都能找到自家的铺子,所以成本低廉,顺便还能看看各个店铺的经营情况。
张怀志并没有料想到会遭遇这样一次劫难,就在他即将进入平桥的时候。这一带他太熟悉了,眼见得日头偏西了,突然一阵北风吹起,彤云密布,整个天色突然暗下来,又走了大概半个时辰,一场罕见的大雪翩然而至。
大雪很快把路面变得泥泞,马车艰难地在这路上行进。张怀志吩咐属下:密切注意周边环境,一定趁夜间赶到平桥。
众人打起精神,朝着平桥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