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竟在偶然间,盱眙发现御窑“金砖”

来源:淮海晚报    作者:马培荣    人气:     发布时间: 2019-09-24    

 

 

 

 

▲周君牧和他发现的御窑“金砖”

核心提示

说起“御窑金砖”,人们都会感到非常好奇。其实,“金砖”并非金铸,而是土制,但因是皇家御制、皇宫专用、御窑烧造,因而其身份高贵、价格昂贵、藏品珍贵,古有“一两黄金一方砖”之说,故誉称“金砖”。

最近,文物爱好者周君牧竟然在盱眙的一间民居墙壁中,发现了只在皇宫金銮殿才能使用的“金砖”,暂定名为“盱眙金砖”,实在令人匪夷所思。下面就和大家谈谈这块“盱眙金砖”发现、寻源的来龙去脉……

寻宝

盱眙为千年古城。这两年棚户区改造,周君牧、朱晓岭等文物收藏爱好者就在拆迁现场废料堆中发现大量不同朝代、不同款式、不同用途的古砖,已收藏的铭文砖就达131种款识1000多块,其中有秦代砖祖瓦当,两晋南北朝的画像砖、印纹砖,唐宋的城砖、塔砖、庙砖等。其铭文有“盱眙”“盐城”“天长”“朐山”等地名铭文砖,有“淮东转运司”“镇江武毅军”“招信军”“淳祐塔砖”等专用铭文砖,有“山阳县西窑”“砖匠马成”“窑户陈小五”等窑址工匠铭文砖等等,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啧啧称奇。更有甚者,一块堪称“砖王”的巨型砖又在盱城老北头横空出世!

2019年6月17日下午,周君牧来到盱城石佛路老工会附近的拆迁工地“寻宝”。这是一排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瓦房,墙体由山石、残砖浆砌而成,外墙用石灰砂浆抹平。此时,房屋已拆除大部,墙体也拆了半截,外墙粉刷已经全部剥落,墙体里面的碎石破砖全部暴露出来。对古砖文物尤其敏感的小周到处寻觅,此时突然被墙拐处一块长度出奇的“巨砖”所吸引:此砖厚度约10cm,明显比普通砖头厚(普通砖规格为24×12×6cm,厚度6cm);而长度足有70多cm,相当于3块普通砖的长度。这是什么砖?在此前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有这么大的砖,更别说见过了。小周顾不上灰尘泥土,立即近前清理起来。再仔细一看,这块“巨砖”的下面竟然还压着一块几乎同样的“巨砖”。

对盱眙各类城墙砖、建筑砖、佛庙砖、铺地砖、望砖(置放于房顶的小而薄的灰砖)等了如指掌的小周,怎么也想象不出这个奇长超厚的“巨砖”究竟是怎么回事。在好奇心的引领和发现感的冲动下,他认真仔细地清理起来,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清理,两块“巨砖”被扒了出来。一看,这是两块两边整齐、两边破残的残砖,砖块砌在墙外侧的一边完整,但砌在墙内的却是残缺不齐,他未免感到懊恼和遗憾。就在他东张西望的过程中,很快又有一块色质一致的残砖在掩埋的废物堆中进入他的视线,“好家伙,三块!”正在有点失望的小周,此时一种满足感又升上了心头。

金砖“身世”令人惊异

寻源

周君牧去除巨砖上的石灰、泥浆等附着物,又用抹布把巨砖全身擦了一下,居然在巨砖的立面上发现有两处铭文,这更加引起他的惊喜。当他想把这三块残砖挪到一起时,却又一次被巨砖惊人的比重惊吓住了:原来,每一块残砖都有百斤上下,这比普通的砖头重多了,甚至比石头还要重。小周骑车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先来到了我的住所,他想把这个好消息先与我一起分享,再与我一起探讨这几块“巨砖”的“身世”。当我们抚摸砖块时,感觉到砖块表面极其光滑细腻,经过讨论,初步得出“结论”——这可能是“御窑金砖”的残件!我想起清代盱眙汪云任曾任苏州知府,并主持烧制过金砖,留存至今世被称为“汪云任金砖”,此事在我所著的《都梁稿汇》书中有记。但由于砖上的铭文斑驳不清,是否“汪砖”难定,于是嘱咐小周回去后把铭文仔细判读一下,以作印证。

小周回到家中,便用清水洗净了残砖上的浮土灰尘和附着的砌浆石灰,终于见到了残砖的真实面目。砖块表面相当细腻,触摸若同婴孩肌肤,在砖的左侧断面,有明显的两个竖条状印章款痕迹和印章款铭文残留。这更令小周欣喜若狂。

对照此砖所具有的“色质青黛、厚实坚硬,断之无孔、敲有金声,细腻清凉、光滑如镜”的特征,经与“御窑金砖”特征对比完全相符,再经查阅相关资料,最终确认:这正是具有高贵身份的“御窑金砖”残件。

若将所发现的巨砖残件确定为“盱眙金砖”已甚感喜悦的话,那接下来的考研寻踪便如抽丝剥茧、丝丝入扣,且有许多惊异伴于其间。

小周清洗擦拭,试着拼合,三块残件竟然隙缝相接、拼合一体,成为一块边长72cm的正方大砖,而且三块拼接时居然严丝合缝,可见三块残件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再看拼合后的巨大方砖,是标准的“二尺二寸御制金砖”,是明清皇家“御窑金砖”中尺寸最大的一款!整砖总重300斤上下,需3人合力方能抬起,真不愧是“善道砖王”、“盱邑金砖”啊。如此看来,在盱眙发现的这块巨砖定为“御窑金砖”,毋庸置疑。这对于小周的收藏古品来说,无疑又增加了一个硕大的砝码。

铭文细考识端倪

寻痕

开始时我们曾认为盱眙发现的金砖可能跟清道光年间盱眙籍苏州知府汪云任有关,但由于砖侧印章款铭文斑驳严重,很难辨认。小周通过反复判读考证,采取“逐一排除法”,排除了是“汪云任金砖”的可能,并通过铭文象形判读、同款比对、任职印证等,最终确认“盱眙金砖”上的铭文为:

乾隆伍拾玖年成造细料贰尺贰寸金砖/江南苏州府知府李廷敬署照磨覃可纪管造。

即此金砖为乾隆五十九年(1794)烧造,由苏州府知府李廷敬监制,州府照磨(官名,即“照刷磨勘”,中书省下设,正八品,掌管磨勘和审计工作。各府亦设,从九品)覃可纪具体管造。在其款下还有一枚窑户的小章铭文款,可惜已酥化脱落,无法辨认,甚为遗憾。

小周在仔细研究时,发现金砖的两面明显异常:一面光滑无比,色泽青灰,而另一面却有斑点分布,色泽灰暗,局部烟黑,似有火烧烟熏痕迹。试着擦洗,轻轻打磨,烟熏火烧痕迹都无法去除。如此深重的焚烧痕迹究竟是怎么回事?究竟是什么样的重大事件将一块地砖熏烧成这样?

根据史料记载,在使用御窑金砖的皇家宫殿中,除了圆明园之外,没有被大火焚烧过的记录。而盱眙金砖被大火焚烧后留下无法擦拭的痕迹,绝非是某个人对某块砖头焚烧的痕迹,而应是一场浩大火患所留下的痕迹。所以,这块金砖的火烧痕迹为其可能来自火烧后的圆明园提供了证据指向。

有记载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腐败的清廷已无法顾及,尔后又多次遭到官僚、军阀、奸商的巧取豪夺和肆意损毁,一些文物贩子也乘机偷盗贩卖,此间部分金砖被偷偷挖出,进入文物市场,流入民间。

落户盱眙故事多

寻谜

那么,这样一块皇家御用的“金砖”怎么会出现在盱眙呢?确实成了千古之谜。

刚看到这块金砖时,我立即想到了盱眙乡绅、曾任苏州知府的汪云任。在现有的资料中,汪云任在任苏州知府期间,就曾监造过“金砖”的烧制,他所烧制的金砖被收藏界称为“汪云任金砖”。那么,现在发现这块“盱眙金砖”是不是“汪云任金砖”,或者是汪云任携带至盱眙的呢?

但经过对金砖铭文的反复比对、人物履职时间的前后审视、金砖烧造戒律规矩的综合分析,基本排除是汪云任金砖的可能:一是现有“汪云任金砖”均为“道光拾捌年成造”,金砖上的时间铭文为制坯时所留,应为制坯时间,等到金砖烧造成成品,已经是道光十九年了,所以,汪云任在任时只能烧制成这一批金砖,绝无可能再烧成第二批。二是盱眙金砖上的铭文为“□□□拾玖年”,但不可能是“道光壹拾玖年”,因为款识铭文只用“拾捌年”但不用“壹拾捌年”的写法。而且,道光十九年汪云任已调离“苏州知府”任“山东督粮道”,不可能再负责金砖监造。三是监造官款识第二字较为清晰为“廷”而非“云”,可以断定监造官的名字中间为“廷”,而不可是“汪云任”。四是汪云任一向清廉执政著称,且“金砖”管理极为严格,汪云任深知其理,决不会冒“欺君之罪”私自截留。后经判读辨认,确认的铭文为“李廷敬”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造,此比汪云任款的“道光十八年”(1838)要早44年。

有可能是汪云任的五世孙汪士元购于京都、回送盱眙的。这仅为推测,还有待更多的专家学者作以进一步研究考证,以还历史的真实面目。(马培荣)

融媒体编辑 潘永勇

责任编辑: 文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江苏中访文化新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13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