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发明家·马钧杯”全国诗词大赛终评获奖作品公告

来源:搜狐网    作者:蔡国华    人气:     发布时间: 2020-10-04    

(总计36首)

为倡导发明创造,弘扬工匠精神,由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发明家•马钧》作者出资、江苏淮安运河书画院举办的“三国发明家•马钧杯”古今发明题材全国诗词大赛经过仔细筛选、认真评审,有36首作品荣获等级奖、优秀奖和佳作奖。每首作品都给予真诚点评(点评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为不影响获奖作品的阅读,一、二等奖的长评附在文末。奖金、奖品、奖证中秋节后将陆续发放,敬请关注!

获奖作品公告如下:

一等奖1名

临江仙•读《三国发明家·马钧》寄作者孙群先生

羽公(甘肃)

且慢天工夸巧夺,难能功在民生。牛人多少是虚名。高明看实用,实用在和平。

风险如何谁把控?发明曾毁文明。长崎弹指被屠城。如今思老马,不忍听枪声。

【评论】真悲悯·深思考·大境界——评羽公的获奖作品《临江仙·读<三国发明家·马钧>寄作者孙群先生》(全文附后)

二等奖2名

1、鹧鸪天•读《三国发明家•马钧》有感

揽风读月(江西)

一转木簪心自通,每思物理趣无穷。

织绫机改千家暖,翻水车成五谷丰。

研百戏,治元戎,媚君杀戮岂英雄。

发明原是双锋剑,不为民生总是空。

【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发明家•马钧》中,马钧每陷入发明沉思时习惯转动蛇形木簪。

【评论】循序渐进思考深——评揽风读月的获奖作品《鹧鸪天·读三国发明家马钧有感》(全文附后)

2、鹧鸪天·读三国故事怀马钧

李宝(河北)

三国争雄魏独尊,但由才士不由神。

攻城掠地夸戎旅,润物无声有马钧。

看畎亩,转车轮,任他久旱可回春。

谁知巧借东风客,未必功高借水人。

【注】1.巧借东风客,指诸葛亮,《三国演义》有其施术借东风,火烧赤壁打败曹军之说。2.借水人,指马钧,其发明的水车,可通过提高灌溉范围和效率,实现农作物大幅增产增收。曹魏之强,实得以赖之。

【评论】杀戮拯救见高低——评李宝的获奖作品《鹧鸪天·读三国故事怀马钧》(全文附后)

三等奖3名

1、咏马钧

罗永珩(福建)

先生闻乱世,拙讷敏于行。

妙手神思发,玄心器物精。

但凭工技艺,已足傲公卿。

青史千年策,犹传巧匠名。

【短评】起句即勾勒出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人物长于行动而拙于言辞的个性特点,也与真实的历史形象相契合。《三国志·裴松之注》载,马钧“天下之名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作者一句“拙讷敏于行”就形象地刻画了出来。颔联则顺势生发出去,转到人物的心灵手巧,也是对“敏于行”的具体诠释。颈联“但凭工技艺,已足傲公卿”流水一对,十分工巧,且用词精准,颇有气势,既是对能工巧匠马钧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发明创造者历史地位的肯定。让人读来顿生底气。尾联“青史千年策,犹传巧匠名。”则进一步说明人民对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发明家不会忘记,千里史册,犹传美名。整首五律布局匀称,对仗工稳,造语娴熟,用词精炼,颈联最为欣赏。一读便知作者精于此道。

2、指南针

谌运余(湖南)

磁针永远指南边,因是磁场不可迁。

巧匠原将世间事,取其特性用其玄。

【短评】投稿中有不少是写指南针的,这一首比较独特。诗人起句用世人都熟悉的物理现象“磁针永远指南边”,这一句单独看,非常平淡,如同废话一般,但是看到后一句,就觉得非说不可。它是结果,第二句“因是磁场不可迁”就说明其原因,引入了科学原理,一般诗词不会这么质实了写,诗人这里这么写,就是为了引出后面的道理。“巧匠原将世间事,取其特性用其玄。”转合两句,用流水句法,揭示能工巧匠发明创造时普遍遵循的基本规律。这首七绝立意较新,出语自然流畅,手法娴熟自如。从个性到共性,逐步深入,写得比较好。首句“磁针”二字如能有更好的词代替则更能增添一点诗意。

3、怀马钧

王天明(河北)

乱世之中负盛名,非因善驭万千兵。

车遵妙意朝南指,水得玄机向上行。

巧手无声移造化,灵心有脉接神明。

智如皓月流光溢,洒在人间总是情。

【短评】起句制造悬念。一般而言,乱世之中负盛名者,必是雄才伟略善驭千军万马逐鹿疆场者也。“乱世之中负盛名,非因善驭万千兵。”那么会是什么样的人?文学家?艺术家?大贤高隐?颔联就来回答这个问题。诗人没有直接写明是发明家,是能工巧匠,而是写了马钧发明的器物。选取了指南车和龙骨水车两项为代表。“车遵妙意朝南指,水得玄机向上行。”构句颇为机巧且流畅。颈联“巧手无声移造化,灵心有脉接神明。”是全诗的诗眼,“移”“接”炼字十分生动传神,把一个抽象不好描述的意象表达得非常诗意。尤其是“巧手无声移造化”一语,比寻常作者惯用“巧夺天工”“道法自然”等熟语要高明的得多。十分可惜的是,尾联却掉进了熟语、俗语的窠臼。如果说“智如皓月流光溢”已是老干之语的话,“洒在人间总是情”就更加的俗(熟)不可耐了。

优秀奖10名

1、指南针(中华通韵)

金国义(黑龙江)

四面无心驻步观,八方路过懒寒暄。

平生不问东西事,百转千回只向南。

【简评】指南针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很好的发明题材。诗人以拟人化的方式吟咏指南针,很形象。一二句白描,三四句议论,刻画了指南针坚定不移的信念。寓意十分深刻。不禁可以联想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旋律。只是“无心驻步”“懒寒暄”的“四面八方”也包括“南方”的,如何逻辑上更加严丝合缝,可以再斟酌斟酌。

2、题三国马钧先生

安杰(河北)

先生处乱世,黔首难粒食。

魏武空割发,司农或不职。

车下银河坠,机上白云织。

富民即国士,何必占焉支!

【注】“车”指灌溉用的“翻车”;“机”指被马钧改进过的织布机。

【简评】这是投稿中为数不多的五律,切入点也比较新。起句写马钧身处乱世,百姓生活艰难。颔联写统治者只顾争夺天下,没人顾及民生。以曹操为例,“割发代首”也不过作秀而已,而为农官者也不作为。马钧发明创造的伟大就凸显了出来。“富民即国士”提的好。颈联“车下银河坠,机上白云织。”最佳。生动有味。全诗用韵之故,自带古味。

3、赞马钧

罗伟(上海)

马钧虑似化工深,造物流行直至今。

连弩一时防大敌,水车千里起佳音。

欲圆探海巡天梦,须有求新好异心。

开创唯多精妙意,不妨勤向古人寻。

【简评】首联、颔联“谈古”,颈联、尾联“论今”。二分结构,对称平稳。谈古是为了引申。诗人由马钧的发明创造,引申到今天的科技创新,阐明”好奇心”对发明创造的重要性,还要勤向古人汲取智慧。立意新颖。作者从马钧的军事发明、农业发明跳跃到今天探海、航天科技领域,善于选材用料,长于取舍变化。颈联的流水对使句式不呆板。结句又呼应前文,回到马钧身上。可谓能放能收。唯一觉得不足的是用语平白,诗味略欠。

4、七绝•咏马钧

揽风读月(江西)

谁夺天工惠庶民,翻车织具转新轮。

诸般旧物形容在,上有精魂励后人。

【简评】起句以问作答,照应题目。承句选取翻车织机为典型,以“新”字点发明,为转接做铺垫。马钧流传至今的诸多发明物让后人睹物思人,“精魂”者,“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也。整首诗起承转合,顺畅自然。虽有老干之嫌,然把工匠精神点出来了。

5、柑普茶

陆广毅(广东)

宦游滇地怜佳茗,偶遇柑皮妙品成。

洱海烟波汤里隐,任公气魄盏边萦。

健脾护胃还清热,化滞调中又养生。

世上谁堪为绝配?相依越久越扬菁。

【注】任公,梁启超,其故乡的新会柑陈皮久负盛名。柑普茶(柑陈皮加普洱)是新会发明。扬菁:呈现华美。)

【简评】取材新,立意也较新。新会发明的新茶遇到诗人就更有不一样的味道。首联“宦游偶遇”讲的是亲身体验。颔联对持杯把盏、茶香四溢的情景描写得很生动。茶隐“洱海烟波”,盏萦“任公气魄”,当地风景、人文都巧妙的关联上了,且稳妥生动,气韵非凡。颈联写柑普茶的功效,这就有些广告词的意味了,不佳。尾联写得不错,以拟人化手法写柑陈皮与普洱的深度融合,紧扣“柑普茶”,与首联呼应。

6、临江仙·题马钧及其龙骨水车

秦雪梅(四川)

非是天生称巧手,唯缘善虑多思。发明种种古来知。一堆枯杂木,亦可化神奇。

龙骨水车刚问世,乡村谁不痴迷。解他浇灌大难题。从今将水引,不论地高低。

【简评】上片综述,由古今种种发明推论,发明家不是“天生手巧”而是“勤于思考”,才能让“一堆枯杂木,亦可化神奇。”下片举出具体事例,描述马钧龙骨水车刚问世时受到百姓热烈欢迎的史实。“从今将水引,不论地高低。”具体描写龙骨水车的神奇功效。全词娓娓道来,夹叙夹议,从容评说,虽语不甚深,却不嫌平白。

7、马钧

贺乃梅(江苏)

公输墨翟又何如?巧匠无须斗笔书。

连弩扬威惊蜀相,翻轮转水诧元鱼。

纵横天下南恒指,喷薄才情帝不除。

惜叹荆和空抱璞,但怜劲骏志难纾。

【简评】开篇以问作比,衬托马钧之“巧”。后面继续拿发明大咖诸葛亮把主人公往高处推,马钧的发明甚至连长寿的“元鱼”都惊动了,可见其新。颈联明写马钧复原的指南车,暗赞其“纵横天下”发明才能和名气。如此“喷薄才情”却得不到最高统治者的重用,为结句做铺垫。最后以荆和抱玉之典,发怀才不遇之叹。手法娴熟自如,只惜立意乏新。

8、七律•马钧

张立芳(河北)

脑洞新开自不群,书成故事纸千斤。

这般巧劲凭双手,那种奇思破万军。

水向高坡长引渡,人居低位默耕耘。

功名榜上星光暗,百姓心头亮满分。

【简评】这首七律较之一味白描马钧发明物,颂扬马钧功绩的诗词,立意稍微深入了一些。首联徐徐引入,比较平稳。颔联“这般”“那种”变化不大。颈联比兴较佳,以“水向高处”反衬“人居低位”,比颔联佳。尾联一“暗”一“亮”仍是对比手法,突出马钧的历史功绩。整体上看,还未脱老干体的痕迹。

9、鹧鸪天·咏马钧

徐毅(浙江)

身出寒门品思佳,织绫龙骨利桑麻。

灵心未逊公输几,技艺犹高墨翟些。

诸葛弩,指南车,发明改造是行家。

奈何口拙无君赏,幸有浮名后世夸。

【简评】对马钧出身的地位、个人的品行、发明物的功效、创造力的旺盛一一罗列点赞。“灵心未逊公输几,技艺犹高墨翟些。”句在全词中相对出跳一些。“发明改造是行家”则过于直白。结句以时无君赏,到名传后世相对比,读后有为之庆幸之感。行文顺畅,惜立意乏新。

10、马钧

卢象贤(江西)

口吃偏能手巧乖,聪明济世是真才。

织绫已预丝绸热,抛石何输舰炮开。

木卒指南征远址,龙车翻水上高台。

孙群一卷深描绘,传说般般不再猜。

【简评】起句描写了主人公真实的历史形象——口吃、手巧。“乖”字虽是“乖巧”倒装,也有凑韵之嫌。“聪明济世是真才”太白。中二联选取马钧四个发明物,对仗比较工巧,用词也比较生动。“织绫已预丝绸热”的“预……热”比较喜欢。尾联引出拙著,比较自然。

佳作奖20名

1、咏马钧发明龙骨水车

夏凯(浙江)

美玉良田动仙乐,浪花飞舞趁东风。

直疑万顷银河水,吸入此张龙口中。

【简评】这首绝句诗人专挑龙骨水车落笔,切入口小,小便集中,这个取材思路就对了。切入口忌大,一大便空。描写也算生动,动感比较强。起句写龙骨水车转动声、哗哗流水声,好像田间地头响起了“仙乐”。“美玉”不是很妥。承句形容水车翻水的功效。此诗看点在转合二句,用夸张想象的手法生动描写自己的观感。“龙口”一词既形象生动,更契合“龙骨水车”的身份。一二句还可以铺垫得更好更有诗意些。

2、博物馆见织绫机

蒋娓(四川)

五十机丝看未真,穿梭踏蹑往来频。

新成绫锦欲相谢,木架咿呀说马钧。

【简评】这首绝句取材比较好,构思也比较新颖。不是单一的咏物诗,而是通过叙事来咏物的,所以题目是“博物馆见织绫机”。博物馆有没有现场演示是个疑问。这里权当有的。那现场感就比较强。起句“五十机丝看未真”,“看未真”写得很好,可见机丝之细之密。但“五十”这个确数可以斟酌,既然“看未真”,又如何写得这么确定?或许是根据《马钧传》里的“五十蹑”写的,但它指的踩五十下。如果是解说员讲的、标识牌写的,那此诗中又看不出。所以最好是用概数“数十”“密密”之类。第二句描写比较形象,生动。三四两句也很有特点,“咿呀”一词可见织绫机的老旧古朴,拟人化说法比较亲切。此诗比老干体生动得多。

3、咏三国发明家马钧

吴月英 (山西)

讷言莫觑是愚顽,才气何曾逊鲁班。

人以勤思垂典范,器之新创惠尘寰。

开山转水夸君巧,镂月雕星忆路艰。

捧读匠心书一卷,炎黄自信已寻还。

【简评】这首诗比较新颖的是颔联“人以勤思垂典范,器之新创惠尘寰。”虚词“以”“之”的运用,让原本寻常的动词“垂”“惠”也跟着生动起来。其他三联比较寻常,总体未脱老干诗风。

4、临江仙•咏马钧

丁纯(安徽)

一片匠心从未朽,至今故事犹温。精工绝妙更谁伦?木轮徐以动,偶戏栩如真。

永作创新豪气在,何妨独守清贫。翻车引水惠乡邻。灵机千百转,绮意久回循。

【简评】“一片匠心从未朽,至今故事犹温。”起句佳,“匠心未朽”“故事犹温”寻常词句的组合透着激励向上的温暖。后面举例,也较生动。“永作创新豪气在”显得标语口号化。下片没有扬起,用语也不如首句有意味。

5、题马钧

宋彬(上海)

薄宦生涯亦自雄,目营心匠即神工。

绫机变处夺天巧,水輨翻时助岁丰。

似此何妨裴子哂,揆之岂让鲁班功。

千年精器与民利,不负声名青史中。

【注】水輨即水车。

【简评】这首诗遣词造句十分娴熟老练,句式善于变化,犹以颈联虚词运用为佳。首联交代马钧的身份地位——薄宦,比较准确。同时摆明只要肯花心思就能成为能工巧匠的观点。颔联举了马钧的两个发明物织绫机和翻水车为例,也富有代表性。颈联以虚词构句,使对仗赋予变化,耐看。尾联总结,强调了发明必须与民有利,呼应了颔联。若此诗选取“水转百戏”就不合题旨了,这就是诗人的选材之功。但尾联也非诗语,近标语矣。

6、咏马钧

徐毅(浙江)

三国烽烟起马嘶,谁家巨匠出尘泥。

生来妙手心犹巧,制得神机眼欲迷。

拙口曾教魏皇服,微名敢与鲁班齐。

功勋自有民间定,何必汉家青史题。

【简评】起句交代历史背景,以“起马嘶”喻马钧出场,有些稚拙。颔联为求对仗,便有凑韵之嫌。颈联写马钧的发明征服魏皇,比肩鲁班,还试图捎带着把马钧口吃的特点写出来,突出他的个性来,想法很好。尾联立意不错,仍旧有老干之嫌。

7、马钧

陈克志(湖北)

小道风光亦可观,经行至此且盘桓。

吾车不会迷津渡,前辈无忧致远难。

【注】小道,某方面的技能。子夏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此话对后世科技发展产生深远的消极影响。吾车,马钧所造指南车。

【简评】这首诗如不仔细咀嚼,不太容易看出内容与题目之间的关联。作者加了注。但觉得“小道”用在这里不是非常妥当。“吾车”即便以马钧之口称之也觉不准确。优点是一语双关,寄意深长。

8、咏电灯

孙扬(黑龙江)

千丝遍试一丝成,海里捞针爱迪生。

盗火天廷堪等价,人间再度大光明。

【注】丝,指灯丝;盗火,普罗米修斯典故。

【简评】这首诗取材思路比较阔,不是一味地从三国马钧身上找。本次大赛已经注明是“古今发明题材”,但很多作者都囿于三国马钧了。这就失去了许多好素材。电灯的发明的确给人类带了巨大便利。一二句描述发明创造的不易,“爱迪生”的译音用在这里也恰到好处。第三句用国外典故也巧妙无痕,唯结句有些标语口号的意味了。

9、大米自动加工线(新韵)

李麒麟(湖南)

机关斗罐巧联通,遣重如鸿靠智能。

怕忆当年舂臼累,今由屏上作流程。

【简评】这首诗取材思路也很放得开,把现代工业题材纳入笔下。这类诗不好写,容易白而无味。一二句白描大米自动加工线的运作结构和功能,三四句通过对比,凸显今天科技创造的强大。第三句“怕忆当年舂臼累”的传统感勾兑了一二四句现代感,使全诗不至于完全泛“白”。

10、鹧鸪天•马钧指南车

孙扬(黑龙江)

木偶旋身轩轾间,连通轮毂有机关。

车缘曲路随时转,手指南方永不偏。

风雨夜,雾霾天,难参星宿亦心安。

马钧杰作惊神鬼,青史留名比鲁班。

【简评】描写比较生动,将马钧复原的指南车结构、形状、动作、功能一一道来,前面语言应是白描,还是比较生动的。但结尾两句议论,又跌入老干体的窠臼了。

11、定风波•三国马钧

邵忠祥(江苏)

连弩超强胜蜀相,指南精准压张衡。

千里良田何许旱?惊叹,哗哗水涌向高行。

轻巧织机谁可制?泪指,皇家百戏创新人。

但问巧言今可在?莫怪,民间只道马钧神。

【简评】通过这首词可以看出诗人是认真阅读过魏晋文学家傅玄的《马钧传》,内容基本符合历史记载。开篇开门见山,以对仗造势。傅玄笔下,的确说过“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接着诗人选取龙骨水车为例,突出描写这项发明。随后把改进织绫机和发明水转百戏放在一起对比着写,实际是提出了“为谁发明”的问题,前问后答,一个“泪指”写出了身为发明家的身不由己和种种无奈。最后一句显然是用裴子和马钧相比,反衬手法。但这一句摆在寻常人身上是可以的,在这里要斟酌斟酌。这位“巧言”与“拙言”还不似“智叟”与“愚公”。这位“巧言”在世界地图学上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当然,这点可以讨论。手法是不错的。比标语口号老干体强多了。遣词造句还不够自然圆润。

12、西江月•马钧改良织绫机(柳永体)

郑付启(河南)

不屑花言巧语,精于妙想奇思。潜心研究织绫机,专注改良工艺。

务实何须嘲讽,创新不必狐疑。埋头苦干正当时,莫负精深造诣。

【简评】基本上都是老干体用语,直接点赞颂扬。把主题一句句直白的写出来,没有咀嚼品味余地。好的地方是,用语比较顺畅,不疙疙瘩瘩的。在这一类作品中算不错了

13、鹧鸪天•三国发明家马钧

赵美新(安徽)

不擅言辞擅发明,巧思绝世乃精英。

翻车灌溉能提水,连弩穿云可退兵。

超墨翟,赛张衡,鲁班未必把他赢。

勤于动手多思索,难展其长恨不平。

【简评】写了马钧“不善言辞擅发明”的个性特点,“巧思绝世乃精英”非诗语乃标语。三四两句对仗比较工稳。七八句接近“莲花落”,结句也皆非诗家语。优点是语言比较顺畅。

14、七律•颂三国发明家马钧

陈英训(广西)

生于魏国出村篱,不善言谈善巧思。

改进绫机提效快,制成车辆指南宜。

水推木偶开心处,石发沙场喋血时。

堪比鲁班多智慧,千秋传颂仰丰碑。

【简评】开篇交代马钧出生地——村篱,意在交代马钧的社会地位——平民。接着刻画马钧的性格特点——口拙善思。中二联列举马钧的发明成就——改进织绫机、复原指南车、发明水转百戏和发石车。唯独把马钧最核心的发明“龙骨水车”遗漏,想来是对仗之故。尾联以鲁班做衬托,进行颂扬 落入口号体的窠臼。整体看,比较流畅。

15、临江仙• 三国第一巧匠马钧

陈英训(广西)

魏国农家出巧匠,为民服务相宜。首先改进织绫机。提高生产率,传播八方知。

制造翻车优灌溉,还来百戏欢嬉。沙场发石布雄师。鲁班欣有继,万世盛名驰!

【简评】大多为标语,非诗语。比如“为民服务”“提高生产率”“万世盛名驰”之类。另外一味无原则歌颂,没有深究历史。马钧的“发石车”只在实验阶段,并未成功,远远谈不上“布雄师”。优点是整首词用语比较平白流畅,结构也算匀称。很多来稿连句子都没有写通,或者故作高深,不知所云。

16、七律•《马钧传》读后

张继农(山东)

燃动灵思广结晶,每关黎庶总牵情。

岂凭龙骨谋豪利,但借司南指去程。

嘲哂将军皆俗吏,凡庸君主误先生。

幸留才品传千古,长为吾侪作引擎。

【注】司南:即指南车。龙骨:马钧发明了翻车,即龙骨水车。凡庸君主,指明帝曹睿。《马钧传》:“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简评】这首七律写得比较老到,遣词造句颇见功底。诗人有过一些思考,所以没有平白的歌颂赞扬,而是举物举人举事为例论证自己的观点。但还停留在表层,不够深入 。同时一些专用名词的简化不够精准。“龙骨水车”用“翻水车”说得通,简化成“龙骨”个人觉得不是很恰当。以“司南”代指指南车也可斟酌,二者结构不同,形状各异。不能因为平仄之故生拉硬扯。结句也同样有标语口号之嫌。

17、龙骨水车

谢鹏主(湖南)

人工真可胜天工,直把低流高处通。

车水势如龙饮涧,灌田声若瀑飞空。

为滋大野嘉禾秀,独抗炎霄烈日红。

却愿年年时雨足,教君长得卧珠宫。

【注】龙骨水车为三国发明家马钧在旧翻车的基础上重新发明创造的一种新式翻车,其巧百倍于常,千年来在农业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珠宫,即龙宫。浦起龙《读杜心解》:“赵曰:珠宫言龙宫。”

【简评】这首七律取材也很好,切入点小,就是龙骨水车。起句以“人工”与“天工”对比,点赞马钧的发明可以“夺造化之功”,让“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发生“改变”,今人看来平淡无奇,在当时社会背景下,那是很了不起的。颔联描写龙骨水车使用的情景,不无夸张。颈联以流水对、拟人化手法写龙骨水车的功效,尾联是龙骨水车给大家带来的美好祈愿,仍未脱老干体套路。

18、鹧鸪天·三国发明家马钧

孟凡武(浙江)

不善言辞善巧思,才华横溢古今稀。

绫床改造提工效,龙骨翻车灌水畦。

车掷石,弩连机,偶能做戏更离奇。

恁多绝技无何用,终怨身居职位低。

【简评】这是一首替马钧抱打不平的作品。开篇交代马钧的性格特点,以“才华横溢古今稀”口号赞之。三四两句以改进织绫机、发明龙骨水车为例,写马钧发明物对社会生产的贡献。“绫床”的说法似可斟酌。下片赞的是马钧其他发明的神奇,并且是递进式的。这首词的词眼在最后,前面做了层层铺垫,就是为了最后的鸣不平,但“职位低”是不是真正的原因?还是有些表面化,可以深入思考探究一下。立意思路是很好的!

19、定风波·马钧造出指南车(词林正韵、欧阳炯词谱)

纪福华(上海)

不是蚩尤抛绣球,炎黄无计雾堪忧。

幸降仙神危难解,精彩,指南车把战云收。

人劝马钧机巧失,魔术,天知密钥俗人愁。

戏法全凭神手变,赞叹,古车犹在指风流。

【简评】取材比较好,描写也比较生动。题目不是非常精准。马钧是复原了指南车。诗人在上片也交代了指南车的源头,把上古神话传说引入词中,想法不错。下片选取马钧本事,给予赞颂。总体上布局可取,词句不够圆融。诗人似乎在极力避开标语口号式语言,想写得生动诗意些,可以继续努力。

20、七律•咏三国发明家马钧

李跃贤(黑龙江)

攻克难关不畏辛,深研机械戴星辰。

巧思迷醉天边月,奇艺催开笔底春。

探索翻车山气魄,发明连弩玉精神。

指南水转潮流领,莫负韶华数马均。

【简评】整首诗比较空泛直白。优点是就此类诗词而言,用语比较娴熟,想来是这种风格写多了,能够应手而出。建议还是多抓细节描写,多用形象化语言会更生动些。

江苏淮安运河书画院

2020年10月1日

【附一等奖、二等奖评论】

真悲悯·深思考·大境界

——评羽公的获奖作品《临江仙·读<三国发明家·马钧>寄作者孙群先生》

□ 孙   群

甘肃天水诗人羽公(翁兴全)“三国发明家·马钧杯”古今发明题材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视角独特,思考深刻,折射出诗人沉郁的悲悯情怀。很多人习惯了风花雪月、山水田园、节日庆典、赠酬唱和的取材,有的确实技巧娴熟,出语精妙,不乏佳作,甚至不输古人,但换个题材就无从下笔了。即便勉强成章,虽也偶有妙语,却缺乏思想深度。羽公的这首词之所以能从数百首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确有其独到之处。且看全词:

且慢天工夸巧夺,难能功在民生。牛人多少是虚名。高明看实用,实用在和平。

风险如何谁把控?发明曾毁文明。长崎弹指被屠城。如今思老马,不忍听枪声。

寻常人写发明题材,大多止步于发明物的巧夺天工,发明家的奇思妙想,点赞其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但羽公的这首“临江仙”不同,他是站在发明创造与人类命运的视角进行了深度思考。很显然,他是完整阅读过拙著《三国发明家·马钧》并深刻理解了拙著的核心思想。毫无疑问,从古至今,发明创造一直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也不可否认,有些发明创造也一直威胁着人类。人类发明的火药可以用于破山开矿,也可以用于战场杀戮。羽公就是从这个视角出发,冷静客观地思考发明与人类的关系。所以,通常情况下,大家都会惊叹马钧“巧夺天工”,他却开篇第一句就反其道而行之,让大家“且慢天工夸巧夺”,说发明创造“难能功在民生”——最难得的就是为了民生之需。“多少牛人是虚名。高明看实用,实用在和平”。是的,人类历史上有很多发明牛人,他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称赞和歌颂。但是也有时刻威胁人类,甚至曾经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发明。比如发明细菌武器、生化病毒的人,这些人虽然也很牛,却不值得推崇。词中用了“虚名”一词 ,是把握分寸的,是因为有些发明家很难界定,所以作者说得委婉些。在作者的眼里 发明家“高明”不“高明”,主要看“实用”不“实用”,而“实用”还不是最好的评判标准,最好的评判标准是能不能有利于人类和平发展。“高明看实用,实用在和平。”这两句还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更显得气韵贯通,紧密快畅。

如果说上阕还是从大处入手,概括评议,下阕就举出具体事例来论证。“风险如何谁把控?”既是过渡之语,也是提醒人们发明创造之时一定要懂得“把控”风险,就像霍金提醒人们提防人类毁于人工智能一样。“发明曾毁文明”,诗人这一句石破天惊,怕是一味歌颂发明的人会大出意外。诗人是有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具体事例来论证的。“长崎弹指被屠城”,多么惊心动魄。无论日本侵略者发动战争多么可恨,多么该死 ,也不能减弱世人对使用核武器的畏惧恐怖。对整个人类而言,一种可怕的武器诞生了。它对文明而言,就是一种毁灭性的存在。对于热爱和平的诗人来说,“至今思老马,不忍听枪声。”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唯一遗憾之处,“明”字重复。“发明曾毁文明”,是一种故意的重复,能产生强烈对比的效果,但“高明”的“明”就显得无意义的“重”。尽管填词对重字并无限制,但要“重”出效果来才是上乘。而且“高明”一词在这里也不是最好,应该有更精准的字眼。算是白璧微瑕吧。

甘肃诗人羽公的这首词视角独特、结构匀称、用语自然、思考深刻,折射出诗人超越家国观念,关注人类命运的悲悯情怀。

八年前,我写《三国发明家·马钧》小说时,为它写了一首开篇词,也是一首《临江仙》:

莫道人工输造化,乍看都似天成。为斯民用最堪称。能翻低处水,直向垄头倾。

谁在深秋风里逝,片言每忆还惊。当时忧虑岂无凭?蘑菇云再起,足以灭千城。

 这首开篇词过片是结合小说情节写的,有兴趣的读者可读原著。因为排版的原因,正式出版时没有印在书上,颇为遗憾。从取材立意看,羽公的这首词与我有异曲同工之妙,也算是我倡导举办这次大赛的第一大收获吧!
 

循序渐进思考深

——评揽风读月的获奖作品《鹧鸪天—读三国发明家马钧有感》

□ 孙   群

江西女诗人揽风读月“三国发明家·马钧杯”古今发明题材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鹧鸪天·读三国发明家马钧有感》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一转木簪心自通,每思物理趣无穷。

织绫机改千家暖,翻水车成五谷丰。

研百戏,治元戎,媚君杀戮岂英雄。

发明原是双锋剑,不为民生总是空。

很显然,诗人揽风读月不是为了写马钧而且马钧的,与首奖获得者羽公一样,也是认真阅读过拙著《三国发明家·马钧》的,所以才写得如此从容,如此生动,如此深刻。说实话,这一首并不逊色于一等奖作品,只是气势上稍有不及。或许是性别有殊吧。

诗人起句刻画的是拙著小说中的马钧形象。真实历史上,马钧有口吃的毛病,故此,我在小说中设定少年马钧有一个习惯,喜欢转动一枚蛇形小木簪,每次必须深握一下木簪才能把话说出来,而且苦思冥想之时,一转动木簪,灵心自通。所以诗人把他直接描写到词中来,“一转木蛇簪心自通,每思物理趣无穷”一亮相,马钧的形象就立起来了。紧接着两句交代马钧发明的成果,选取了织绫机、翻水车两个马钧最富有代表性的发明物,以“千家暖”和“五谷丰”来赞扬马钧的发明推动生产力发展,造福民生的巨大贡献。“改”和“成”用字精准。“改”字准确表述了改进织绫机的史实,“成”字包含了改进创造过程的种种不易。

此词如果照着这个节奏写下去,也会流于寻常,不过就是点赞发明家的巧思,发明物的奇妙,至多就是对生产力的推动而已。如能写出精妙之语,也不失为一首好词。但诗人到了下阕,明显的词锋一转,挑出马钧另外两个典型的发明物:水转百戏和五倍元戎进行发挥。水转百戏是史有记载,的确研发出来的。而五倍元戎有没有发明出来,史书没有说。只是记述了马钧认为诸葛连弩“巧则巧矣,未尽善也。”“言作之可令加五倍”。我在小说中是让他完成了这一壮举,最后被马钧妻子王舒因其是杀戮利器而毁了。所以它与水转百戏都没有流传下来,成了机械发明史的一件憾事。诗人此处选取这两件发明物,针对的是发明的两种负面情形:一是媚君,水转百戏是为讨皇上欢心的娱乐之物;二是杀戮,五倍元戎是为了争夺天下的杀人利器。“为谁发明”是我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媚君杀戮岂英雄”,诗人是完全看懂了。

“发明原是双锋剑,不为民生总是空。”到此,我贯穿于整部小说的核心理念,被诗人准确地提炼了出来。
 

杀戮拯救见高低

——评李宝的获奖作品《鹧鸪天·读三国故事怀马钧》

  

河北诗人李宝“三国发明家·马钧杯”古今发明题材全国诗词大赛获奖作品《鹧鸪天·读三国故事怀马钧》,通过反复对比的手法,提出了“杀戮和拯救之间,谁的历史功绩更高?”这一主题。且看全词:

三国争雄魏独尊,但由才士不由神。

攻城掠地夸戎旅,润物无声有马钧。

看畎亩,转车轮,任他久旱可回春。

谁知巧借东风客,未必功高借水人。

这首词中,诗人李宝开篇就勾勒出时代大背景。那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混乱时代,可谓民不聊生。“三国争雄魏独尊”,魏国之所以强于吴蜀,诗人分析,那是“但由才士不由神”,人才是根本原因。

三国时代,魏国可谓英雄辈出,名士云集。诗人接着通过对比的方法,巧妙地引出主人公马钧来。“攻城掠地夸戎旅,润物无声有马钧。”在三国时代,攻城略地显然是主流,显得轰轰烈烈。而百姓民生就显得暗淡,少人关注。即便是屯田之举,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打仗。像马钧改进织绫机、复原指南车、发明翻水车除了周边的老百姓,那是无人关注的。如果不是魏晋文学家傅玄不拘于世俗眼光,为马钧作传,今天,我们就不可能知道马钧其人,我也不可能写出长达56万字篇幅的历史小说《三国发明家·马钧》一书。马钧和他的发明创造的确就是一种“润物无声”的存在。

词的上片勾勒背景,引出主人公之后,下片就从细节上描写马钧给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推动作用的发明。诗人没有空泛自白地用“发明推动生产力”这样的标语口号来写,而是写举出具体的事例:“看畎亩,转车轮,任他久旱可回春。”这是以马钧发明的“龙骨水车”为例,写地点、写构造、写功效。虽然没有写明是“龙骨水车”,却让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来,出语虽然寻常,意义却很深长。

此词好在最后两句的对比,把主题进一步深化了。“谁知巧借东风客,未必功高借水人。”把“龙骨水车”从低处翻到高处说成“借水”,很新鲜。与诸葛亮的“借东风”放在一起,马钧的“借水登高”也就自然了。诸葛亮的“借东风”是为了破曹,不管“复兴汉室”的目的多么崇高,客观上就是这把火造成了很多人死亡,是一场大规模的“杀戮”。马钧的发明“润物无声”地拯救了很多人,一“杀”一“救”之间,境界高低自然显现。的确,从这个意义上讲,“借风客”的历史功绩未必高过“借水人”。

当然,这首词如果能再锤炼出一二警句来会更佳!

责任编辑: 文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江苏中访文化新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13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