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持续引才育才提升文化软实力

来源:新华网    作者:蒋芳    人气:     发布时间: 2019-11-04    

从古典浪漫的《四季》《小夜曲》到民族经典《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赛马》,从市区名校的乐队集训到乡村小学的启蒙讲座……在江苏省南京市不少大中小学,孩子们都认识一位名叫亚历山大的俄罗斯“外教”。三年来,他的团队已经开展了百余场公益演出和培训,还带出了三支实力不俗的校园乐团。

作为南京引进的国际音乐人才,亚历山大·皮扬科夫斯基现任亚历山大室内乐团艺术总监、指挥,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省交响乐团特聘首席。“20年前我来到中国,也曾经辗转北京、西安、香港等很多城市教书、演出,现在落户南京,因为这里给了我成就梦想的舞台。”亚历山大说,在他的示范与带动下,已陆续有9名外籍、多名海归音乐人才加盟。

“放在十年前,这些人大多都是进高校进行专业教学的。”乐团负责人说,如今他们既能在演出、创作、教学等方面充分开展工作,课题申报、艺术基金申请也不耽误,拥有更宽松的发展空间。

从“候鸟”变“留鸟”,亚历山大不是孤例。近年来,南京围绕打造文化高地的目标,有针对性地从海内外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已有十几位在南京设立了工作室。依托他们的影响力,带动从剧目创作、人才培养、中外交流、合作演出等方面不断进步。

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人才工作处负责人龚冬梅介绍,为了吸引更多人才为城市文化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南京打破国籍、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允许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将人才以“长租短借”等灵活方式共享,最大限度地利用人才价值,实现了“智力流动”。

大力引才的同时,南京还着力培育本土年轻人才。2015年,“南京青春文学人才”成长计划首次启动,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学翻译、影视编剧等优秀青年文学人才。对于入选的优秀人才,一类创作项目年度给予津贴6万元,二类创作项目年度给予津贴5万元,三年为一期。2019年6月,第二批新人筛选完成,又有20位优秀青年文学人才落户南京。

新鲜血液注入带动了城市文学创作复苏。青年作家曹寇3年内在国内各大刊物发表小说近20篇次,出版小说集和随笔集5部,其中翻译成法语、瑞典语各1部,电影剧本2部。作家葛亮的作品《北鸢》还获得了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提名。

青春文学人才计划的执行方、《青春》杂志主编李樯说,全国各地抢人大战中,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炙手可热,同样一才难求的文化领域,往往受困于门槛高、规矩多等现实因素。

据了解,从重视硬件到更加重视软件,南京近年来像重视科技创新人才一样引进和培育文艺人才,一系列配套机制日趋完善。

2012年起,南京市财政安排文化人才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3000万元,已累计拨付了1.76亿元。近期,该市又陆续出台了《关于落实市委市政府人才政策 推动文化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建设文化人才资源高地 推动南京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明确文化人才所享受的各项待遇对标创新名城建设的有关人才引进标准,在安居政策、就学就医等方面逐步实现“一碗水端平”。(蒋芳)

责任编辑: 文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江苏中访文化新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13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