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介”青年是谁?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郭慧岚    人气:     发布时间: 2019-08-29    

这是一群有理想、有创意、有实践的年轻人。他们自发地组成一个保护文化遗产的公益群体。他们被称为——遗介青年

神奇的坡屋顶课堂上,骆凯用木块、水壶、海绵块、量杯等工具为孩子们模拟下雨时,古建屋顶的防水过程。

2019615日,遗介团队的金明华、陈婉钰、骆凯、李雪力、孙海楠、刘鑫宁(前排从左到右)就要毕业了。告别校园之际,全体成员特意来到校园内用于教学的古建筑结构模型前,留下了一张合影。

遗介 是一个由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学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组成的建筑遗产科普团队。遗介主要关注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他们很有创意地把科普对象引向了亲子。他们相信,从孩童时代开始,就应该树立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而以孩子为核心,又能够带动亲子家庭;再由家庭的力量去逐步影响社会……

名城的胡同里

亲子一起参加古建体验课

午后的阳光穿过绿叶,洒落片片光斑。树上挂着鸟笼,黑色的八哥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在北京东城区史家胡同博物馆多功能厅里,中国古代建筑——神奇的坡屋顶亲子体验活动场面热闹极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打破了胡同的静谧。

神奇的坡屋顶遗介我们的城市——北京儿童城市规划宣传教育计划名城青苗夏令营合作举办的亲子体验课程。

体验课程先放映了动画短片《飞翔的屋顶》,这成功激起了孩子们的兴趣。随后,遗介负责人骆凯用一块海绵、几块木板、水和量杯,为孩子们演示了下雨时不同类型屋顶防水效果的差异。这时,孩子们开始坐不住了,个个都跃跃欲试;助教和父母把孩子们分成了小组,一起对比不同屋顶的防水效果。

你眼里的古建筑是什么样的?骆凯大声问沉浸在实验乐趣中的孩子们。

很土,一个小男生脱口而出。都是砖!”“很大!”“漂亮!”“古老!”……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

那屋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模样?骆凯带着这个问题,讲起了古建筑屋顶的进化史。这个话题也伴有游戏。在和父母互动的你画我猜环节,孩子先画出自己去过的一处古建筑的轮廓,再让父母来猜这处古建筑的具体地点,亲子活动随之进入高潮。

这时,骆凯展现了一个孩子王的本领:手上有模型和动画,口中的描述生动、幽默:这个为什么叫歇山顶呢?大家看,这像不像中间被竖切了一刀,就像一个人在爬山,爬到中间,歇够之后就一口气冲上了山顶?孩子们听了眼神儿都跟着放光。

课程的最后一项内容,是文化遗产保护的讨论题已经长草的古建筑屋顶要怎么办。孩子们纷纷化身小小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讨论得非常热烈。

第一次科普活动

只有一位听众

我们就是做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群年轻人。骆凯在接受采访时,这样定义自己和伙伴。

遗介团队非常年轻。10个成员中有990,还有一个00,也就是还不到20岁。团队创始人是1994年出生的骆凯。2017年,他跟着研究生导师在北京著名的大栅栏地区做调研,发现很多北京老四合院里的居民对于自己所居住的建筑遗产并没有清晰的保护概念,于是萌生了创办遗介的念头。

许多居民虽然住在文物或者历史建筑里,但是并不知道建筑的价值所在,或者这个建筑究竟好在哪儿。其实保护并非意味着要等居民把‘价值’破坏后,专家再赶去补修——这种模式是滞后的。如果我们能从保护的源头上去做,告诉居民,‘这个东西有价值’,让他们自发地保护,至少不去破坏,那才是理想状态。

2017年,还在念研二的骆凯创办了遗介公众号,开始做一些线上的建筑遗产科普工作,从此也有了遗介君的外号。

谈起创办遗介的初衷,骆凯说:我们希望让遗产保护走进你我的生活,让文化遗产保护不再高冷。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想和更多的人一起重新认识身边建筑的价值,让古建和建筑遗产不再成为社会生活的负担,让建筑遗产重新焕发阳光与青春活力,让它们重新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宝贵财富。”“遗介核心成员王威说。

遗介的初创过程并不顺利,第一次的科普活动只有一个人参加。

第一次线下活动是颐和园的秘密。骆凯回忆起那段经历,仍觉得很有意思。尴尬的是,即便是免费的,也根本没人报名。我找了身边很多朋友,他们都不愿意参加,还以为我兼职做了导游。最后,报名的只有一个人,我的好哥们——涛哥。我们用一整天把颐和园转了个遍。我竭尽全力,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故事和专业知识都讲给他听。听众频频点头,但主持人还是感受到对方将信将疑:他说根本听不懂。

从那一刻起,身为理科生的骆凯明白了:传播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要有朴实和生动的语言。

这个公益群体每个人

都能讲出热血故事

那么是什么让骆凯继续做下去,并且能够聚起一群年轻人来一起做呢?

遗介的成员不约而同地都谈到了热血情怀。陈婉钰是北方工业大学风景园林学刚毕业的研究生,2018年加入遗介团队。她说:我们都对古建筑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情怀。我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我希望通过‘遗介’告诉世界,什么是中国的文化遗产,这是我的理想。

在做建筑遗产科普课堂研发的时候,团队每一次开会基本上都长达10个小时。骆凯说,我记得最长的一次会议开了13个小时。

13个小时!

大家中午只在会议室简单地吃了一些小零食充饥,连外卖都没点。那次的会开到了凌晨一点多。但是大家都不觉得累,因为每个人身体里仿佛都沸腾着一股子热血吧。骆凯还提到,他们一致认为,如果不趁年轻干点有意义的事,将有愧于自己的青春。

虽然年轻,但遗介的力量却不小。

遗介团队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北京市西城区三义里小学、丰台区云岗青少年中心、门头沟区王平小学等地开办建筑遗产科普课堂。

遗介在公众号上推送关于建筑遗产保护的科普文章,经转载后的阅读量经常在10万以上,线下还与众多单位及机构合作开展校园科普课堂、亲子精品课堂以及亲子研学营等形式的活动。

责任编辑: 文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江苏中访文化新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13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