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崇斌
阳台上的栀子花开了,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
这是在端午节的假期里,此刻我坐在初夏有些温热的阳台上,看着窗外花园里的一丛丛月季花、一树树石榴花在嬉笑着热烈地开放。那些绽放的花朵,就像活泼可爱的孩子们的笑脸,那热烈奔放的精神,似乎告诉我夏天就像一个热火朝天的赤子一样,已经顽皮不羁地来了!
我的长篇儿童小说《追梦少年》就要由西安出版社出版了,我很高兴。说起这部童书诞生的过程,真的有许多感慨。
我喜欢孩子,也喜欢读儿童文学作品。最初的阅读,是看故事,是那些有趣的童话故事一直吸引儿时的我读这些作品。后来我从事文学创作了,又认认真真地阅读了许多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才发现世界超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品,绝不仅仅是一个好故事那么简单。
主题积极、境界高远、引人入胜的传世儿童文学作品,除了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外,还应该有它的灵魂,那就是要有一些给孩子幼小心灵以滋润的雨露,一把启迪孩子智慧的钥匙,还要有一些扶持孩子成长的精神武器。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可爱的人物形象、诗意的语言、巧妙的寓意等等。这些,大概就是一些享有崇高地位的童话作品所应该具备的元素吧。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而且,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儿童文学作品绝不是“小儿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文学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比如说《安徒生童话集》,我始终就认为这部书是世界超一流的文学经典,它可以与任何文学经典在文学性和艺术性上媲美。
我就这样一边阅读,一边写读书札记,中国外国的优秀儿童文学经典,我大都认真地阅读过了,还写了许多的读书随笔和读书札记。随着阅读和研究的深入,我也尝试着写一些童话故事、短篇儿童小说。当时的写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发表,而是给我的女儿写睡前故事,因为她每天都要缠着我讲故事,当我把所有童话书上的故事都讲完了的时候,就不得不开始原创故事了。后来,我喜欢上了网络文学,我就把自己原创的童话故事发表在榕树下等一些大型文学网站上,有一些童话作品还被一些儿童文学刊物所转载,比如我的《蕉儿姑娘》就被《中外童话画刊》转载,还在那一期杂志封面上作为头题童话作品进行了重点推荐。
后来我的独生女儿开始上小学了,再后来她慢慢长大,不再缠着我讲故事了。但是和许许多多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一样,她身上的成长问题逐渐显现,比如说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懒惰、脆弱、依赖性强等等的问题不断凸显出来,这让我很困惑,于是我就很担忧。这一代孩子衣食无忧,生活条件不知要比我们那一代人强多少倍,但是他们逐渐缺少了吃苦耐劳、勤奋、勇敢、爱心、谦让等等好的品质。这时候大约是2005年吧,我的业余创作已经进行了十年了,我就开始构思一部儿童小说,想以文学的形式来呼唤社会大众对这一代孩子成长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于是我就开始写一些短篇小说。我的这些短篇儿童小说在一些征文比赛中还获了奖。
正式开始创作《追梦少年》这部书是在2017年的春天,那时候我通过层层选拔,最终入选“陕西省文学艺术创作人才百人计划”,这部书是我和主管“百人计划”的省文化和旅游厅签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从2017年春天一直写到2018年春天,历时一年,终于完成了《追梦少年》15万字的初稿。尽管我对孩子们的生活很熟悉,但为了写好这部儿童小说,我多次到学校体验生活。那时候,我经常到校园去,和老师和小学生交朋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时候还坐在教室和他们一起上课,一起做作业,给他们讲故事,多角度认真细致体验他们的生活,观察他们的行为,看他们喜欢读什么书,喜欢什么样的故事,学他们的语言和说话方式,看他们有什么梦想和困惑……因此,可以说,这部书中的人物都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但为了有典型意义,只不过把许多小朋友的故事嫁接到某一个小朋友身上而已。
后来,我还将写好的小说稿子拿给孩子们看,并认真记下他们给我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就这样,我从2018年的春天一直修改到2019年的春天,修改到第九稿的时候,觉得比较满意了,才将稿件交给了出版社。
我要感谢陕西金融作家协会主席杨军先生在百忙之中为这部书欣然作序;感谢西安出版社屈炳耀社长的关心和支持,感谢该社副总编李宗保先生对这部书的欣赏、重视和精心修改;感谢范思哲、杨甲申、宋浩涵等小朋友对这部书的认真阅读和热爱;感谢张兴海老师、张天乐先生、李平先生、杜媛媛同学对这部书在修改中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在此,让我衷心地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关心、帮助和鼓励,这部书不会这么快就和读者见面。
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少年强,则中国强!最后我希望这部书能为少年儿童所喜欢,帮助他们克服身上的弱点,逐渐变得坚强,变得有爱心,有独立思想,有社会担当,有完美人格,健康快乐成长,不断实现人生路上的一个个梦想。(完)
作者简介:
杜崇斌:西安人,毕业于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金融作协理事,诗人,西安市百名骨干艺术家之一。现为陕西省文化厅“百人计划”签约作家,已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大儒张载》等作品多部,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80多万字,有散文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