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田跃民,以雕马、画马著称。马是最早被驯化成人类朋友的动物之一,耕作、争战、迁徙,千百年来,马与人的关系息息相关,因此古今中外,“马”是画家、雕塑家最常见的题材。在这“万马奔腾”中,跃民的“马”仍能凸显而出,足见其功力不凡。但因此,他也被限定、标签化为画马、雕塑马的专家。恕我孤陋寡闻,至少对于我而言,就是因其“马”而知其人;甚至只知其“马”而不知其“人”。真没想到,他的人物雕塑也同样不凡。更没想到,他倾注心力的人物,竟然是与我的专业高度一致的民国人物。当这五十余位民国人物的“面相”以群体的方式展现在面前时,不能给人强烈的震撼,一种历史的震撼。
在文字发明以前,结绳记事,形象是人类最早发明、使用的传递信息的载体,这种信息传递有横向的同时性传递,也有纵向的历时性传递。代际相传的信息,就是历史。经历漫长的发展、变革之后,文字成为信息传递的主要介质。但现在,又回到“读图时代”。当然,此时的“读图”与上古的“读图”已全然不同。杰姆逊在其文化理论中,指出在人类社会进入后现代时期,在文化选择会趋向于对原始文化的一种回归,这样一种文化发展趋向最终实现所谓的“文化的还乡”。包括雕塑在内的形象的直接性、直观性、当下性,如今已经成为公共交往、信息传播、娱乐消费最重要的对象。以往历史学者主要或者说只能通过复杂抽象的语言来了解、书写历史,现在艺术家通过形象更加直接、生动地交流思想、观念、更加直接、生动地“书写”历史。雕塑以立体的方式,成为最常见、最有力的“历史形式”。一尊人或物的塑像、一座纪念碑,凝聚、散发强大的历史信息,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成为历史与艺术的交集点。此刻,“观看”比“阅读”更有感染力,更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历史性雕塑是对历史的记忆、纪念、阐释,通过形象内容形成一种话语。这种话语的“语境”,本身又成为一种令人深思的“意义”。为什么要雕塑这组群像?进一步说,为什么会在此时此刻产生“民国面相”?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开始全方位现代性转型,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几千年帝制轰然坍塌,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然而,民国的环境实在恶劣严酷,内忧外患不断,时刻面临民族存亡。民族与阶级的大搏斗,几乎一刻未停。七十年前,国民政府仓惶撤台,新中国成立。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民国历史被高度政治化。民国人物,自然也被高度政治化,政治光谱中左右两端中间甚至没有过渡色,犹如电流只有正负两极,不是“进步”就是“反动”。艺术也长期被规训,形成了对“两极”的固定表现模式,不是歌颂赞扬,就是批判鞭挞。
二十多年前,首先是从对民国年间的文化、学术大师的研究,人们蓦然发现那一代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几成绝响。更为惊讶的是,在战乱频仍、国难当头的情况下,教育却令人啧啧称奇,西南联大,已经成为“传奇”。毕竟彼此争战已过去几十年,硝烟早已散去,人们开始更为冷静、客观、从容地看待、面对那一段历史。在历史的重新审视中,人们发现“现代”的种子在晚清开始传入中国,初露小芽,而民国是其重要的生长期。由此开始出现“民国热”,开始了对民国的“想象”。
跃民喜欢读书,尤其喜爱晚近的历史,对民国时期的历史热爱、钻研已久,终于把一直潜藏自己心中的一个个民国人物以“民国群相”的形式展现出来。他自觉地摘去自己眼睛上不自觉戴上的厚厚的政治凸凹镜,重新打量、思考、雕刻民国人物。他的眼光是平视的,既不仰视,也不俯视;既无那种曾经规范化、标准化的赞美性语言,也无那种曾经规范化、标准化的贬损性语言。他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冷静客观地一刀又一刀,精雕细刻,塑造出五十余位民国人物。这五十余位民国人物组成的“民国面相”分为政治、军事、学术、文化和“江湖豪杰”五个方面。令人不无遗憾的是,民国也产生了许多著名、重要的企业家、金融家,他们在此“面相”中却无一席之地。好在跃民还在不断雕刻民国人物,相信他们今后也会出现在“面相”之中。
民国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不同政治力量长期进行生死搏斗。在这个“面相”中,曾经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对手却被置于同一场景,出人意外地形成了一种效果奇特的对话关系。这种对话关系的展开,使这个展览、也使历史本身具有了开放性,给人一种对历史进行再思考的启迪,为人打开了一种对历史进行再想象的方式。
田跃民简介:
田跃民,中国著名雕塑家、画家,第二届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九骏》设计者,北京展览馆正门雕塑制作者,北京电影制片厂厂标制作者,北京世界公园80% 雕塑制作者,为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中国商人》创作了中国历代16位著名商人雕塑,为二十位诺贝尔获奖者创作个人肖像,作品曾多次在美国、日本、泰国、蒙古、秘鲁、哈萨克斯坦、哥伦比亚等国展出;被誉为当今天下塑马“第一人”,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艺术交流做出突出贡献,上海迈锡尼艺术品有限公司签约艺术家!
田跃民先生1958年出生于山东,北京人,1978年-1982年毕业于曲阜师大油画系,1982年-1986年任职于中国石油大学,1986年-1995年任职于国家博物馆美工部,1995年至今职业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