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迅:新时代中学校长的使命与责任

来源:中小学校长论坛    作者:李 迅    人气:     发布时间: 2021-11-30    

国家督学,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委员

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李迅

每当追忆起百年前的中国,我的脑海中便不由自主的浮现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先生在《与妻书》中描绘的情景:“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用我们现在的话讲那就是:“根据现在的局势来看,天灾可以使人死亡,盗贼可以使人死亡,列强瓜分中国的时候可以使人死亡,贪官污吏虐待百姓可以使人死亡,我们这辈人生在今天的中国,国内无地无时不可以使人死亡。”百年前中国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由此可窥见一二,令闻者悲怆。

一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尽了无数挫折,从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正以昂扬的姿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所以在新时代,对于中学校长的使命和责任,我想从这几个方面跟大家进行回顾和交流。

一个是二十一年前,就是2000年,我还在福州第一中学担任校长的时候曾写下这样一篇文章,《底蕴·教师·学生——塑造新世纪校长新形象》,论述了校长在新世纪应具备的素质底蕴,用 “三个公”来表示二十几年前校长的形象,即包公、济公与洪七公(《射雕英雄传》里,金庸笔下的丐帮帮主)。

“包公”象征着廉洁公正,刚毅决断,不附权贵。二十几年前我们国家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很多方面进入攻坚阶段,社会各种暗流涌动,所以希望校长保持那颗公正的心,以此来对待老师,对待学生,对待自己的工作。

“济公”有着扶危济困、除恶扬善的仁人之心。2000年的中国仍有很多学生家庭经济非常困难,不少教师生活也捉襟见肘,作为校长,要像济公那样,有扶危济困之心,帮助师生摆脱生活学习上的诸多的困难。

“洪七公”,我们知道他是金庸笔下武功高强的丐帮帮主,在那个教育资源贫乏的年代,校长们就像“洪七公”一样四处奔波,为教育化缘,为学校化缘。在艰难的岁月里,许多校长们为了教育之发展、国家之强盛、人民之安乐、学生之发展而奔走。

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再来回顾这篇文章,我深感那个年代校长的不易,是他们撑起了华夏教育的一片天。

第二点介绍的是九十九年前的一场会议,即1922年在济南召开的第八届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全体大会。前不久,网上还传着这样一则消息,称我国的基础教育将在“缩短学制、中考分特色考试、普通高中实施义务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有些学者信以为真。我与他们交流时提到这些消息中,至少有一点假得明显,那就是缩短学制。因为学制是国家制订的学校制度,这是立法的!学制的改革并非轻而易举,而是需要多方论证、系统考察,并通过立法等诸多程序方可确立的。

我们现在仍在使用基础教育六三三学制就是源自这场会议。我特邀友人为这场会议绘制了一幅画,从图中也可看出,当时这场会议气氛紧张,火药味儿十足。

1922年10月12日,第八届全国教育联合会第一次全体大会图,申东绘

画中最上方神情愤慨、慷慨陈词的是浙江省与会代表许倬云,他在会议开始不久后突然捷步登台,开口便骂:“……学制会议是一班什么东西?配定新学制?……”接着,他又开始骂起了画中下方时任教育总长汤尔和与教育部部长马叙伦,画中可以看出二人表情复杂,脸色已有些挂不住。画中最左边的北京代表胡适一看情势不妙,急忙上台出面调停,在台上发表演讲,陈表利弊,指出要给中华民国制定一个适宜的学制。会后,各地教育界也纷纷讨论新学制,教育改革一时成为举国上下的热点话题。迫于形势,北洋政府教育部于1922年9月在北京召开“学制会议”,推举蔡元培为主席,并通过了7项学制方案。这次济南会议经过激烈争论通过的“新学制”(1922年是壬戌年,故史称“壬戌学制”)改革方案,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影响最深刻的一次变革。当时,胡适掩抑不住内心的兴奋,在日记中记道:“除小更动外,全是济南大会的。这一次我们把学制案告一结束,总算一件快意的事。”新学制的指导思想有七条: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其思想性、指导性时至今日对我们教育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价值,给我们以启迪。

回眸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新的赶考之路上校长应具备的特质我仍然用“三个公”来阐明,即林公、陶公与周公。

一是林公,林则徐,福建县侯官人(今福建福州)。林公的壮举实在数不胜数,民族危难、鸦片流毒天下之际,他自请虎门销烟;后远贬新疆之时,他兴办水利,勘垦屯田,兴建林公渠、坎儿井,造福一方百姓。林则徐相信“民心可用”,积极组织群众坚决抵抗外来侵略,应用“民”之“众”去抵“夷”之“强。最令人动容震撼的,是他“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格局与志气,这句话体现了林公精神的精髓,彰显了他的国家责任,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和凌云壮志。时至今日,林公的精神仍然感染和激励着我们。新时代的校长,应像林公一样,心怀国家责任,担当时代使命。要教学生立志做大事,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而不是计较一时的成绩好坏,分数高低。而现在有的高中学校挂的标语,好一点的有“是哪一个登上成功顶峰的人,心中没有傲视群雄的霸气”,甚至还有用“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标语来引导学生,有违教育本质。

林公的家国情怀是新的赶考之路上所有校长最应当具备的重要特质,只有心有大志才可能教出堪当国家大任的时代新人。

此外,林公还主张向西方学习,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组织编译《四洲志》,还把《四洲志》的资料送给好友魏源,魏源在此基础上几经增补,编辑写成《海国图志》,以至对洋务运动发挥重大作用。林公开创了近代研究西方的风气,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作为新时代的校长也要紧跟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步伐,如林公般“开眼看世界”。比如“大数据之父”舍恩伯格说的“大数据思路”,这是一种基于数据、依托数据,并善于应用数据计算的思维。作为一个校长,要有意识的及时更新转变思维方式,善用新的技术与手段促进学校和教育发展。

二是陶公,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对教育有着满腔热忱,他叮嘱大家“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先生在《整个的校长》一文中曾忠告到,一个人只可担任一个学校校长,为了国家、民族、教育、学生和自己的精力来计,不应当有命分式的校长。几十年前,陶公的这句话,对时下的中小学校长,包括我们教育界的行政领导应该是个警醒。   

陶行知先生同时还在其《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一文中提到,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唱歌、体操、工艺、实验通通不用教,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呼吁“停止那毁灭生活力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几十年过去了,毁灭生活力的考试乱象仍未停止,反而愈演愈烈。近期,为减轻学生负担,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印发规范考试管理文件,与陶公“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不谋而合。

所以,如果将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全部用来准备考试,而不是为接下来将要面对真正的人生做准备,将是一种悲哀。陶行知先生有很多很多的文章,让我们现在读起来都很有亲切感。他的话也始终紧扣着拨动我的心弦,他曾说,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是达到心的深处。

三是周公,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曹操曾在其名篇《短歌行》写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典故。以他洗一次澡要多次握着头发,吃一次饭要多次吐出正要进食的食物,为了出来见他心目中的人才,由此体现周公思贤如渴,礼贤下士的特质。作为新时代的校长,要如“周公”一般具备惜才的特质,把教师队伍这支关键力量给培养好、建设好、发展好、珍惜好。要落实好教师待遇保障和激励政策,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畅通教师发展渠道,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为每个教师做好其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教师在工作中找到方向,提高获得感、成就感。要尊重和关心每一位教职员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舒心从教,安心育人。

今天,我以“三个公”为切入点,阐述新时代中学校长的使命与责任,希望大家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怀揣初心,砥砺前行。我们的努力,应该使孩子身上充满激情和动力,他们想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而不是只有拿高分的热情。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文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江苏中访文化新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13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