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教育部召开的学校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相关情况发布会上,针对一些学校担心发生安全事故而取消体育课、社会实践的现象,教育部回应称,学校因为安全风险而取消体育课、社会实践活动,有不当,也有无奈。
校园安全事故,大多发生在体育课、课间活动、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等环节。一旦发生事故,即使学校、教师尽到了责任,家长也往往不依不饶,将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学校方面为了息事宁人,通常采用多赔钱的办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若处理结果不合家长意愿,常常招致家长无休止的“校闹”。也正因如此,一些学校为学生安全计,为了少惹麻烦,取消了体育课。不仅如此,有的学校还规定,课间十分钟,学生除上厕所外,不得走出教室,一年一度的运动会不开了,社会实践活动也不搞了……“不动”成为学校的无奈之举。
体育课和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必开科目,没有体育课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实践能力就难以提高,也就谈不上全面发展。学校取消体育课和相关活动,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且有悖素质教育精神。此次,教育部等五部门出台《关于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意见》,明确要求“学校不得为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而限制或取消正常的课间活动、体育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学校不能因为怕出事而“因噎废食”。
事实上,除了不可预料的外部因素外,有些事故确与学校管理不善有关。要确保体育课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要从加强安全管理着手,将事故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以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首先,学校要强化对各类活动设施的管理。有些安排事故的发生,是由学校硬件设施年久失修所致,若发生此类事故,学校难辞其咎。学校要安排专人看管室内外体育器械,定期检查维修,确保其安全可靠。对于学生日常使用的课桌椅、电器设备、楼梯栏杆、厕所等设施,也要责成后勤人员定期检查,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维修,尽量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其次,要抓好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人员职责不明,发生安全事故后,相互推托责任,是某些学校事故频发的直接诱因。学生因在体育课打闹而出现伤害事故,体育教师就有不可推卸的课堂管理责任;化学实验课上,因教师没有告知学生实验操作规范而出现学生烧伤事故,化学老师就要承担相应的教学责任。
对于师生的安全管理,学校要建立全员责任制,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后勤部门在负责设施维护维修的同时,要协调配合德育处、教导处,抓好学生的日常安全管理。对于楼梯口、课间活动场所等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地点,早晚到校、离校等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时段,学校要安排专人负责看护。班主任要担起本班学生的安全教育和管理责任,及时发现班级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任课教师要负责学生的课堂安全,尤其是室外体育课,要做到目标明确,注重细节,关注每一名学生,严禁擅离职守,将体育课变成学生“放羊课”。
再次,要制定完善各类活动的安全预案。近年来,虽然有些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取消了体育课和社会实践活动,但也有很多学校大胆探索,精心设计,组织学生开展了春游、远足、研学旅行等一些高风险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究其原因,除了学校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之外,重视活动安全预案的制订是其成功举办的前提。事实证明,学校在组织重大活动前,制定细致周到的安全预案,责任明确,可以有效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