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然森和他的故乡泉庄——临沂大学文学院基层作家调研活动座谈会专家发言摘要

来源:新华访谈网    作者:公衍仕    人气:     发布时间: 2024-07-16    

图片1.png

出生于沂蒙山区沂水县泉庄镇的作家魏然森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第七、第八届全省委员会委员、临沂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临沂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从事文学创作近四十年,著有长篇小说《浮尘》《白妖》《家族秘史》《中年李逵的婚姻生活》《沧浪村庄》《越位》《错位》《白雪英雄祭》、长篇非虚构《血红血热》《乐群记》、长篇散文《野地里的荞麦》、散文随笔集《在你的目光里》《寂寞一座山》《山头云.水中月》、大型纪录片《永恒的记忆》《清曜四韵》、大型红色非虚构舞台剧剧本《红石崮》(与薛岩合作)、大型历史话剧剧本《纪王崮》、京剧剧本《风雪杨柳泉》《新风曲》《月留泉》、电视连续剧剧本《大公社》《荞麦花开》《致爱》《白雪英雄祭》,电影剧本集《红柿子》等各类作品三十余部。曾获山东省第十一届文艺精品工程奖、全国浩然文学奖、全国散文年会奖、齐鲁文化之星、沂蒙文艺奖、沂蒙精神文学奖等奖项20余次。是沂蒙作家群中的领军人物。自两年前开始,临沂大学文学院成立了由现当代文学教研组9位专家组成的“魏然森作品专题研究小组”,分工对魏然森的全部作品进行了阅读研究。并在院长周忠元先生的带领下,赶赴魏然森的故乡开展了“作家魏然森和他的故乡泉庄”调研活动,并召开了座谈会。在这个会上,周忠元、宋希芝、刘香、王文营、赵佃强、孙钶心、宋桂花、邢斌、马学永、高振、张岚、刘海洲、公伟萍等专家学者作了重点发言。摘要如下:

周忠元(临沂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散文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选题范围。魏然森主席有着很重的乡土情结,无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还是散文、戏剧、纪录片,几乎全都来自于这一领域。并且始终坚守这一选题方向,并注入生命的深厚情感,执着不懈地进行追求。其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形成了独到的语言密码。作品风格的生成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作家的创作个性,而创作个性的生成是由作家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个人禀赋、人文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等因素构成的,表现在作品中就呈现出鲜明的话语情境特征,因此要想全面解读魏然森的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他的生平,这正是本次调研活动来魏然森的故乡泉庄的原因。

建议魏主席稍事休整和沉淀,写出更大部头的作品,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期许。

宋希芝(文学评论家、临沂大学文学院教授):魏然森主席的作品数量多,体裁与题材多样化,且获得了各类文学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之所以能创作出大量好作品,我认为主要原因有这样几点:一是他有非常丰富的生活体验,作品与生活建立起了密切的联系;二是他拥有非常丰富的读书经历,对文学传统有很好的把握;三是他保持着强烈的创作动力。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他都在坚持,都在努力,始终在信念的引领下攻坚克难,笔耕不辍。

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一定是与时代相关,具有浓郁时代气息,同时也表现跨时代的人性。魏然森坚持写与时代密切关联的地方文化,写人性,塑造了大量鲜活的人物形象,已经成为一种文学现象。我建议让文学院的一部分优秀学生专门研究魏然森的作品,从理论上总结其创作特色,同时发现不足,让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成长。

刘香(文学评论家、临沂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魏老师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沂蒙作家,他的作品极具可读性,我们在悦读过程中经常感动到落泪。在对一个时代、一段历史的书写中,他倾注了太深的激情与热情,倾注了对生活、对人世间的深深热爱,投入了炽热的情感。在《浮尘》《白妖》《家族秘史》这些作品中,作家书写的是过去时代的苦难,人生的不易,转折时代的变化无常,但是我更多的是从这些作品中感受到了昂扬不屈的精神力量,充满正气的引领精神,苦难中的人性之光。这一点正契合了我们沂蒙精神的内涵。

魏老师是成长型作家。他一直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进步。他的作品中隐藏着一种深厚的成长叙事的力量,包括个人的和历史的成长叙事。他不停地写出历史的成长演进,用充满诗意的、抒情的叙事,将文本的道德感、历史感、责任感呈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艺术世界。

魏老师的叙事风格独具特色。几乎所有作品都在从容地叙事,简洁明了,波澜不惊,但是有声有色,强烈地吸引着读者。包括合理的情节设置、文本架构的巧妙安排、受传统文化熏染的叙事语言、真情实感中融汇着幽默传奇等艺术表现力,都说明魏老师讲故事的本领很高。

要想和世界文学发生联系,就必须写出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品。期待魏老师在泉庄这块人杰地灵的土地上,能够成为与世界文学接轨的伟大作家。

王文营(文学评论家、临沂大学文学院教授):二十年前,我曾经给魏老师的《四门洞》写过评论,也看过他的一些作品。他是一位有根的作家。他通过个人或者家庭的视野观察生活,更多地通过红色史料这个角度,面对大地、泥土和生活写作。他是一位有温度的作家。他把好多的生活融合在叙事里边,对人、对生活展现了一种悲悯之心。他是一位很有文体意识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不只是一个主干,还有枝繁叶茂的东西,同时具有广度和深度。

赵佃强(文学评论家、临沂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散文要写出真情实感,必须要有勇气求真。一部好的作品、一篇好的文章,首先要能感动我、触动我,让我愿意读下去。我特别欣赏作品的真情实感,能让我感受到温暖和力量,让自己的人性更丰满,让我充满真诚,满怀正义,走向善良。能让我体会到人情冷暖,更加热爱生活,同时也能善意地对待身边每一个人。这就是我阅读魏然森散文的感受。      

散文写作,无论动机、题材、细节、情感,首先要做到真。曾经有记者在采访时问魏老师,你当下的创作是为满足读者需求进行创作的吗?魏老师的回答是,不,我是按照自己的内心真情进行表达的。这就是一种生命的写作。正是这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表达,奠定了魏老师创作的真情实感,让作品很容易打动读者。

孙钶心(文学评论家、临沂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魏然森主席的小说和散文,充满了特别真实的情感。我跟同事们读他的《风雪日》,都被感动哭了。文学可以滋养我们的灵魂,真情实感最能打动人。

魏主席的语言特别耐读。魏主席运用了很多方法丰富自己的叙事语言,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无论对自然的描写,对生活的回顾,还是对乡村生活的叙述,都非常通俗、耐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魏主席作品的整体架构让人读起来特别舒服。他的作品没有头重脚轻的感觉,也没有虎头蛇尾,转折自然而匀称,整体架构结实而均衡。

邢斌(文学评论家、临沂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从文学的角度来讲,地理空间和文学想象力之间是有关系的。中国从“五四”到今天一百年了,中国现代作家、当代作家一流的小说都是乡土小说,一流的小说家都是乡土叙事的楷模。因为,乡土是中国文化的诗意呈现。魏然森老师波澜壮阔的文学世界、千姿百态的人物长廊,都源自活泼灵动、文化深厚的沂水泉庄。

从弘扬沂蒙精神的角度来观察魏老师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发现,魏老师的创作既是对沂蒙精神的主动宣传,也是沂蒙精神的一种积极实践。换言之,他的作品本身就是沂蒙精神的产物。

宋桂花(文学评论家、临沂大学文学院讲师):阅读魏然森主席的长篇小说,就会强烈地感受到,他特别执着地去书写历史中人性这样一个主题。他批判了人性之恶,又歌颂了人性之善,同时又写出了人性本身的复杂与混沌。他习惯于在历史的时空中参悟人性,同时又融入浓郁的沂蒙风情。他在历史和地域文化的交融当中,驰骋着自己的艺术想象和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追求。

人性之恶有两个方面——权力和战争。魏主席通过《浮尘》《血红血热》《白雪英雄祭》等作品深刻批判了权利、欲望对人性的吞噬,批判了战争的罪恶和对人性的毁灭。但是,魏主席的作品不仅仅描写和批判人性之恶,还从苦难和不幸当中淬炼出了人性的良善和人间的温情,也把对乡土沂蒙的热爱注入到了作品当中。

马学永(临沂大学文学院办公室主任、副教授):魏老师的小说特征明显,线条清晰、节奏快,具有很好的阅读性和故事性。同时,他的故事又很有层次性,个人经历、街谈巷议、历史风俗、民间传说等元素融为一体。

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学就是一种故事,作家就是讲故事的人。魏老师是有故事的人,是会讲故事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把故事引向文学的人。他在长篇散文《野地里的荞麦》中把自己比喻为野地里的一棵荞麦。他说,“作为野地里的一棵荞麦,此生能够成为一位作家,能够把自己的人生体验、人生经历、人生思考写下来,让他人感受到点什么,我是幸运的。能够在一本书里怀揣着世间一颗荞麦的心,进行表达和了悟,并与早晚都会到来的死亡做抵抗,更是幸运的。”由此可见,魏老师有着很高的文学追求。文学应该是从俗世中来,到文学中去,从俗世中来,到灵魂中去。祝愿魏老师的文学之路越走越远,文学精品越来越多。

高振(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临沂市作家协会终生名誉主席、临沂文学院院长):魏然森坚守文学初心,扎根基层,扎实创作,几十年来,发表出版了大量作品,这些作品承载着他与故乡泉庄的深厚情感,承载着他用文学对泉庄的多方面抒写,体现了一个作家的良好状态、担当、智慧和勇气,值得赞赏。魏然森的文学道路一定会走的更远,更有成就。

张岚(山东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临沂市作家协会主席、临沂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魏然森主席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作家,他把生命的根深植于故乡的泥土,发芽、开花、结果,写出了大量带着泥土芬芳的高质量作品,在沂蒙作家群中是姣姣者。他也是一位非常扎实肯干的文学组织领导者,担任市作协副主席、县作协主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我们相信魏主席今后还能写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也能为文学组织领导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海洲(文学评论家、临沂大学沂水分校副教授):我与魏然森认识已有二十五六年的时间,他从部队转业,一回到沂水我们就认识,且成了好朋友。由于我喜欢文学,所以一直是他的粉丝,他的大多数作品我都仔细读过、研究过。虽然我不是文学研究方面的专家,更不会写小说,但作为一个老朋友和忠实读者,我对魏然森的小说也有着自己的一些看法。

魏然森的创作题材十分宽泛,涉及到家族兴衰史、爱情婚姻、红色文化、社会人性、人生励志、沂蒙精神、军旅生活、年代记忆等等多个方面。文体上除长、中篇小说外,还有散文、影视、戏剧、纪录片等等,也都驾轻就熟,成就斐然。

魏然森的作品多选取于沂水本土故事,有鲜明而浓郁的沂蒙山地域特色。泉庄更是与他的作品如影随行。或隐或现,都在他的作品中时常出现。这种独特的地域性和乡土味,使魏然森的作品与其他作家的作品有了较高的识别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我最欣赏、最佩服的是魏然森编织小说故事的能力。在他的长篇小说中,每一部都有精彩的故事,情节曲折,构思巧妙,故事发展常常出人意料,细品又往往在情理之中,让读者爱不释手,叹为观止。

魏然森的小说除了故事精彩好看,在揭示人性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是丰满立体,有血有肉的,但却很难找出一个洁白无暇、“高大全”式的正面人物,也找不出一个从头坏到脚、十恶不赦的坏蛋。他笔下的人物性格都是矛盾、复杂、多面的,因而也是丰满的、真实的。

萍子(文学评论家、作家):魏然森主席的作品,我阅读是比较早的,也比较全。二十多年下来,魏主席几乎所有作品我都有关注、阅读和研究,有的还写了读后感和解读文章。深感魏主席作为作家的成长和创作,先天性地带有很多标志性的特征和符号,已形成一种很有代表意义的魏然森现象。毫不夸张地说,魏然森现象,也就是沂蒙文学现象。研究好了魏主席的作品和创作,对于研究沂蒙文学和齐鲁文学,确有方向标的意义。

魏主席对沂蒙山文学的贡献,在齐鲁文坛的现当代文学中,具备了很重要的代表性。

还需要说几句的是,魏然森作为市作协副主席、县作协主席,还带领扶持了大量业余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作家群体,从而在继魏树海、郭庆文等老前辈对沂蒙文学的开创拓展之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繁荣沂蒙文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家公衍仕根据录音摘录整理)

责任编辑: 梦屿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淮安市中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淮安市淮安区河下古镇北入口5-5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