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是无情的,它可催人变老;规律是难违的,难料生老病死。
2021年1月28日11时18分,姑妈丁家娥因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而在风烛残年之际自然老去,享年93岁。
姑妈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更是一位不平凡的母亲!姑妈的一生默默而无声的度过,饱偿了无数痛苦,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如今,她已儿孙满堂,可称得上子贤育秀,个个出类拔萃,既能持家奉亲,又能为国效力。可正当她要享受天伦之乐之时,姑妈却与世长辞了。听说姑妈过逝,我于当日下午4时即匆匆驱车40多公里,前去送别。姑妈走了,她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的脑海浮现,为了纪念这位淑德贤良的姑妈,特泣撰文以表哀思。
姑妈生于兵荒马乱的1928年初秋,正处在岁月艰难时期,她夜以继日地劳作,是远近闻名的劳动能手。1960年,赶上大饥荒,缺衣少食,人们吃了上顿没下顿,时不时有人饿死在路边。姑妈在极度困难的环境下,既要操持着十口之家的衣食住行,还要参加生产队劳动和带孩子,肩负着一个女人难以承受的重任。姑妈的公公早年过世,婆婆在姑妈的精心照料下,晚年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是平安幸福。为了这个和常人同样的家庭,姑妈经常披星戴月,忍辱负重,尤其在那凭工分吃饭的日子里,因人口多劳力少,她的艰辛和无助是难以言表的,但姑妈都默默地忍受着。特别是生产队大合拢那个年代,秋季粮食作物锄草施肥全部按人劳比例划分到户,锄草松土完,经验收合格后,再按地亩记上工分,年底汇总按人劳比例分配口粮。姑妈为了提前完成任务,带着孩子风餐路宿,整天忙活在田间地头。就在这样十分辛苦忍饥挨饿的岁月里,姑妈还把平时攒下的白糖和副食品分给我们,因那时我们很少见到白糖和零食,那个香甜至今仍然让我回味无穷,记忆犹新,久而久之姑妈就像亲娘一样亲。
姑妈是一个既普通又平凡的农家妇女,一生助人为乐,只要她家有的,或是别人需要的,她都会主动帮忙。曾记得有一次半夜,杨安表哥肚子疼痛,表姑爷一家人急得团团转,在这紧急关头,姑妈送来了药,看着病人将药吃下去,不哭不喊了,才放心地离开。表姑爷见人就夸,夸赞姑妈是好心人。
1972年,姑妈已是7个孩子的母亲,为了照顾好孩子,她起早贪黑,常常等孩子们睡熟了,才开始在灯下给孩子缝补衣衫。每周还要步行到学校给儿女送干粮送餐费,为了儿女她呕心沥血,受尽了艰难困苦,不愧为一个贤良的母亲。1984年6月,我妻子怀孕,还有20天即要临产时,在姑妈家住一段时间,姑妈更是细致入微地呵护着。一日三餐将饭菜做好摆上餐桌,将热水烧好端到床前,将浴盆毛巾递到卧室。
如今姑妈家已经是“几架诗书春意足,满堂儿孙笑声多”了,孩子们都在工作岗位为国效力,这一切都离不开姑妈的教育与付出。然而“她没有春天,因为她把阳光全部给了儿女;她没有夏天,因为她把温暖给了儿女;她没有秋天,因为她把成熟给了儿女;而留给自已的,却是一个滿头落雪的冬天。”因为姑妈在10年前即因劳累过度而双目失明了,晚年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这些年,我待姑妈胜似母亲。看到她发白如雪,面黄肌瘦,很是心疼。但姑妈精神矍铄,眉宇清爽,满脸慈祥。每次和我说话时,总是拉着我的手久久不肯松开,如同见到了想念已久的儿子,和蔼可亲,一股慈母般的暖流涌上我的心头,让我激动的泪水在眼中打转。我每次都会坐在她身旁闲聊许多话题,她语重心长的话使我心刻铭记。
姑妈一生贤良淑惠孝老爱亲,在姑妈晚年期间,她的儿女们也照顾得非常周到,都是无微不至地伺候。在儿孙们精心照顾下,她安祥地离开了人世,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思念!姑妈的一生是勤劳的,千言万语是写不完的,在她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弘扬。就用这首《临江仙·思念姑妈》表达哀思吧:魂断初春二月雨,纷纷花落潸然。阴阳相隔忆恩怜。持心须合道,行事莫欺天。 闻赴瑶池银汉阔,未知有否航船。遥遥无日不情牵。殷勤王母意,缥缈杏花烟。
安息吧!姑妈!
作者:丁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