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运河畔又一张亮丽的艺术名片
“运河书画论坛”开坛引言
华 宇
千年古运河,展姿新时代。开凿已2500多年的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之一,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运河沿线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得到加强,各地通过建立传承机制、开展传播展示、纳入旅游规划等措施,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
巍巍镇淮楼,屹立运河边。古城淮安与运河沿线的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四大都市”,地灵人杰,英才辈出,为中华文化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淮安通过理水、营城、聚人、兴文四大策略,致力于打造运河文化长廊,——由运河书画院倾情推出的“运河书画论坛”,势将成为古运河文化长廊的一张亮丽的艺术名片。
“运河书画论坛”开展书画作品品评交流活动,由运河书画院主办,经论坛邀请部分先生公议,确定论坛不定期举行;每期以品评会形式,张挂作品,群贤共品,各抒己见,以求共进;每期参加品评人员,开办前通过“宝华堂”微信群进行线上联系。凡淮上爱艺人士均可加入群聊,报名参加;开坛地点以在宝华堂或运河书画院为主,或前往企(事)业、学校和乡镇,以送艺进企、进校和送艺下乡等形式开展品评交流活动。
“运河书画论坛”为沙龙性艺术交流平台,主办方坚持做到“三不”:一是不向参加品评交流的艺术家和举办地单位收取任何费用;二是参加品评交流坚持自愿原则;三是对参加品评的作品,艺术家之间不互相索取(以笔会形式现场创作的作品,根据作者意愿进行处理)。
禅石磊磊,无我情真
——李正祥先生墨石作品品评会侧记
李正祥先生,1958年生于江苏淮安。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金融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淮安区美协副主席。1976年插队落户;1978年入伍服兵役;1981年退伍进入淮安银行系统工作,先后在农行、农信联社、人民银行、银监局任职。幼喜绘画,主学山水,兼习花卉。画法工写兼施,笔墨苍秀,风格清简。李正祥先生墨石作品品评会,为首期“运河书画论坛”书画品评活动,朱华、潘苏慰、罗星、刘晓冬、刘锦芳、张宝华、蔡国华和著名主持人李晓红、文化学者夏寿成等先生参加品评。
李正祥作品:
以下为品评会发言摘要:
潘苏蔚:各位,今天我非常感谢运河书画院的几位院长,策划了这次小型研讨会,大家针对各位的作品开诚步功的相互探讨,相互批评,相互提携。在做的各位画者都在各自岗位退休到了一个比较高年龄段,就艺术而言,我觉得各位都到了一个艺术的瓶颈期和关口。要么往前突破自己。要么则停滞不前。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相互学习,相互批评尤为重要。就艺术而言,各位的出发点和理解点都不一样,现在的状况是要坚持中国传统的笔墨又要与时俱进,这就要看各位在那个基点上停留和发展了,我带两幅小画,其实是我正在搖摆不定的两个路子,两条路没有对错只有合不合适自己。希望大家多批评。
朱 华:经过多年的绘画实践,大家或多或少会产生诸多困惑,如苏蔚所言到了一个瓶颈的关口,我把它称为是堵塞的管道。怎么来解决问题,今天的这个作品研讨会是一个疏通的好渠道,大家针对作品当面“会诊”。同时再牵扯到一些相关话题研讨,这样思路就打开了。 罗星:今天参加这个活动很开心,本以为跟以往一样搞个笔会,没想是个座谈会,是谈李正祥先生的画,有点忐忑,细观先生的禅石系列画,笔墨的枯湿浓淡、线条的起承转合,确实有着一种文人的秀雅与精到,加之李锡贵、曹瑞林等先生的题跋,诗书画印皆绝。唯显不足是不见先生自己的题款也。希望能多有机会向大家学习。
朱 华:罗星兄今天带来的“巨印”使现场同仁感觉非常的震撼。小小的研讨观摹展现了各自不同的“拿手好戏”,夏先生的戏曲表演将金秋雅集推向了高潮。这个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盛宴是我们迫切需要的。
李正祥:很高兴参加今天的《运河书画论谈》——书画艺术品评交流会。感谢运河书画院蔡国华院长的精心安排和支持!参加品评交流会,大家把作品挂起来一同欣赏,一起品评,相互切磋,形式简单而效果很好!我觉得这是运河书画院支持淮安文化艺术发展的又一个创举和贡献。
今天我带的作品,主要是近年画的一些墨石,形式不同,画法有异,都属于探索学习之作。我不怕露丑挂出来请大家把把脉,就是想听听各位方家的意见,请求斧正,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在此我先表示感谢!
我学画确实是出于小时候的一点爱好,先学传统山水,后来就瞎画了,不上路子;学画时间虽然较长,但进步不大。现在我总结我的画,是“三无产品”:第一,是无专业背景。我学画几十年,没有进过任何学校和学班,纯自学,没成才,所以路子野,不正统。少年时画画是兴趣,成年后是休息,现在年龄大了就成了精神寄托,有点时间不画画就觉得不舒服。因无专业学习背景,所以我的画永远只是业余水准,达不到专业作品要求。第二,我的画无书法根基。本来书画一体,画画的人应该懂书法,会写字,我由于不懂这个道理,也不肯下功夫临帖,所以一直写不好字,因此画画线条功底差,软弱无力,没有韵致。多年来,幸得有李老等多位书画老师提携,经常帮我在画上题词,并多鼓励。对此我是非常感激的,平时我从李老等老师们身上学到很多为学做人的道理,受益匪浅,我的感激之情不是几句话能够表达的。第三,无专业创作。刚才讲,我画画是休息,这是真的。我平时工作之余,不管多忙,一有时间,想的第一件事就是画画;坐到画案前,心情就放松了,也是心境最清最静的时候。由于一般时间都不太长,所以我画画多数时候只画些小品,往往只有一枝梅,一块石,一朵花,一棵松,随性而写,不求多少,纯以自娱。谈到专题创作,实事求是的说,我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不是创作大主题作品的料,所以几十年来没有创作过大作品参加投稿等等。
李正祥:我的发言,请各位老师批评!
蔡国华:李正祥的讲话很好,但有点过谦
朱 华:正祥的作品我比较喜欢“禅石”系列,经过若干年的艺术实践和沉淀,感觉到离真正的“自我”更近了。禅石系列又分两种表现手法,一种是“漫不经心”的描摹其实表现了某种情境的高度;另一种方法则完全是大写意表现方法,看似一气呵成但仍不失禅意。罗星,宝华的一些看法我也很赞同。
朱 华:现代的水墨画根据画面需要没有落款和印章也是一种绘画的样式。其实正祥也在写字,如果能像罗星说的怎么样将石头的笔法体现出金石的味道即更佳。
张宝华:画出金石味也是一个新意,至今可能少有这样的作品。正祥可以偿试。
潘苏蔚:正祥过谦,过谦,
蔡国华:但是象正祥这样能从根子上找自己的不足,这种形为值得我们很多人去学习,他并且能大胆的说出来更是比那明知自己的作品水平有多高而喜欢吹虚自己的作品如何如何的人要崇高的很得去了。
蔡国华:自我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确实就是很大进步。今天罗星给我指出我的书法作品的不足之处,对我非常重要。我也会小进步一下的。
潘苏蔚:我不接受正祥先生的谦虚,你谦虚了,我们就要一头栽到土里了。
李正祥:各位评语中肯而客气,我感慨又感动。谢谢!
张宝华:我讲几点吧:
第一,我是一个大岁新兵,虽然从小就喜欢书画,也在无锡轻工学院学院造型美术系学习过,但后来做了律师后就基本上放弃了,现在六十多岁了,又想重回年少的生活。今天在坐的多是数十年以上的老朋友,但更是我的老师,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第二,刚才几位老师也都谈到在坐的年龄大多是六十多岁的人,我想这个问题大可不必考虑,人生终老自然规律无人能抗,从无古人活到今。就说忘掉年龄,有句话说得好,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艺术不存在年龄,岁月增加了沉淀,有了积累是好事,年轻买不来。人家搞人家的国展,我们搞我们的"精神世界展”,这个"世界展”即是我们各自精神世界在书画方面表现出来的展览,我们这么多人,有着各自不同的各个世界,这是一个多么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啊,可以说是繁星灿烂。
第三,关于正祥今天展示的几幅石头作品画,几位老师也都发表了各自的高见,我很受启发,也很享用。正祥的作品,用朱教授的话讲,画的是“禅石”。正祥的石头有“八大”的影子,在这数幅作品中多数石头上面或重或大或实,下面则或轻或小或虚。造成了一种势,造成了一种奇。他这里面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
至于一幅石头是否必顺画成立体很强,我认为立体感强的是一种形式,但也不必幅幅皆如此。我赞成这样一种说法,艺术的四个阶段,最初我们是依样画展葫芦,也就是写实阶段,象画素描一样照抄大自然,到后来就要进行选择,有取有舍,也就是取舍阶段。继而发展到变形夸张的阶段,能发展到最后阶段的人真的不多,无形阶段,是心中无定形,一块石头可以这样表现,也可那样表现,画的是心中之石。完全可以不是人们心中想象的石头。法无定法,形无定形,随心所欲,天人合一。我想正祥应该向着心中之石画去。但说来容易,行之很难很难,这个求索的过程是一个苦恼的过程,更应该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最后一点,希望大家多交流,交流有益提高,有益快乐。在交流过程中,一句话,可能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或一扇门,可能会改变你的艺术轨迹。一灯能除千年暗是千古之言。
这一期我们借用了刘经理单位的合议室,到下一期估计会到我的办公室二楼也就是正祥所说的《宝华堂》举行,现在茶桌已配备了,画廊挂画设施已正在购置中,到时欢迎各位以及其它书画朋友光临指导和学习。
朱 华:宝华的艺术与人生的关系讲的很棒
李晓红:各位美术界的老师们好,今天有幸应邀参加本次书法、绘画、篆刻作品评鉴会,我来这里是跨行了,同时也是属于文化艺术类,我是来学习,还请大家赐教。我认为:我们都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如有幸参加各类文化艺术和社会公益的群团组织,首先是缘分,同时也是我们都有着共同情结才走在一起的,我希望在以后每届活动中,大家奔着团结友爱,相互尊重,共同研讨,提高技艺,使其每次活动能愉悦、开心,真正成为淮安区的一个文艺术沙龙。说的不好,恭请各位老师们指教,谢谢了!
刘晓冬:今天参加这个活动很高兴。希望以后多参加。画画,我认为只要出之心声便是好作品。
编辑:蔡国华-2020.9.5
参加品评会人员部分作品:
朱华作品
刘晓冬作品
潘苏蔚作品
罗星作品
张宝华作品
蔡国华作品
刘锦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