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乡潭就入种粮简 28.6×1.6cm 长沙简牍博物馆藏
释文:昌乡潭就入二年种粮米卌四斛四斗六升,嘉禾三年四月十日付,永新仓吏区荀受。
原标题:日常书写: 千年前的户口 簿与完税证明
长沙走马楼吴简中,出土数量最多的当属竹简,完整有字迹的约1万余枚,按内容大致分为户口简、赋税简、纪年纪事简等。这些竹简本为完整的簿册,其形制有两种,一种长25-29cm,宽1.2cm,另一种长22-23cm,宽0.5-1.2cm,主要是用上下两道编绳编连好之后再书写,也有写毕再编绳的。目前,考古工作者正对走马楼竹简进行复原,以期最大限度地恢复其原始状态。
走马楼竹简是孙吴政权政治、经济、军事、户籍政策等的缩影,内容极为丰富。长沙郡是孙吴政权的重要战略和物资后方。这些“田米调布”“户品出赀”“复民简”的竹简反映了为当时军事行动筹备军饷粮草和兵员保障的实际情况,生动再现了长沙郡临湘侯国几十处乡、丘的纳受米、月奉、完税和督运军粮、征发徭役等情况,印证了史籍记载的当时军兴频作、赋役繁重的史实。又如走马楼竹简中的纪年简,最早为东汉中平二年(185),最晚为嘉禾六年(254),绝大部分为嘉禾年间。然而,据《三国志·魏志》,建安二十五年(220)冬曹丕称帝,孙权曾称臣于魏国,但“外托事魏,而诚心不款”,实际上未使用曹魏黄初年号,而沿用东汉建安年号。直到222年,孙权也称帝,建元黄武,才停用建安年号。这在走马楼竹简中也有反映,出现了“建安二十六年”“建安二十七年”的折咸米简。另外,走马楼竹简中还有大量关于孙吴政权官吏选拔考核、都邮制度、军粮调运、部伍夷民等的内容。
走马楼竹简反映了三国时期基层掾吏书写的真实面貌,其书法艺术也是丰富多彩的。由于竹简出于众人之手,故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在狭小的竹简空间里挥洒自如,反映了掾吏们娴熟的书写技巧。走马楼竹简以楷书和行书为主,是这两种新兴书体在民间流行使用的最好体现。如《督军粮都尉账》《诣府文书简》《昌乡潭就入种粮简》《平乐里嘉禾五年所领吏民户口簿》等,均书写工整,楷法一丝不苟,隶书笔意已不明显;而《入钱毕简》《右都乡入子弟米简》《仓吏谷汉嘉禾元年十一月廿日受郑仙税米账》等,以流利的行书写成。草书则用于签名,篆、隶书在孙吴竹简中没有出现。
据统计,走马楼竹简的书写者有潘受、谷汉、殷连等数十人之多。这些入米或户籍简,有的字迹工整,有的书写潦草,有的可能是在纳受米或核对户籍的现场所书。有的锋颖毕现,是新笔所书,字迹优美;有的笔画粗率,退笔草草,反映了掾吏们执简而书时的心态。这些生前籍籍无名的小人物,他们不曾想到,记录自己昔日勤勉工作的简牍簿册,会成为探究当时书法艺术的宝贵文化遗产,为后人珍视和探索。
诣府文书简 23.2×1.3cm 长沙简牍博物馆藏 释文:诣府,明各勤心,慎勿脱失,各言被记,日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