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讲的是拯救一城人的紧迫,而在疫情防控的十二时辰,更多的是守护一城人的责任。今天,我们讲述一对警队父女档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故事。
父亲赵益兰,义乌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一名老交警,今年56岁;女儿赵可欣,义乌市公安局苏溪派出所内勤民警,今年25岁。
年龄不同、岗位不同,但在这场战疫中,他们肩负同样的责任。
辰时 07:00-09:00
一大早,住所的赵可欣就开始联系卡点收集登记表和数据,要赶在上班前报送每天第一批卡点数据。过去三个星期,由于所里疫情防控的工作繁重,她没回家过,天天住所里,每天24小时超长待机。对她来说,紧张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另一边,赵益兰习惯早早的来到单位,今天需要增援一线交通卡点。经验丰富的他说要给年轻一辈带好头,所以需要增援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写下请战书。八点钟,赵益兰准时到高速出口和同事汇合。
巳时 09:00-11:00
“可欣,卡点的口罩、手套快要用完了。”“可欣,卡点的饮食用餐要改善。”“可欣,我们人员有调整,稍后把名单给你。”身为内勤的赵可欣,忙碌的工作从看似简单却繁杂的后勤保障工作开始。
“你好,请摇下车窗,配合检查,谢谢。”值守的八个小时里,一个简单的交通指挥手势和一句话,赵益兰要重复数百次,干劲不输小年轻,在一线展现老交警的奋战姿态。
午时 11:00-13:00
中午来不及休息,在安排好人员保障卡点午餐的同时,赵可欣还要收集并统计上午的卡口数据,对有问题的数据要逐一核对。自己随便吃了一个泡面后,又赶去镇政府,协调解决住所民警、辅警通行证。
中午盒饭送到卡点,赵益兰与同事轮流匆匆吃了午饭,值守的时候,吃饭是难得的休息,但是现在返程高峰来临,车子源源不断的从外地驶来,抓紧扒拉了几口,他又继续戴好装备,重返路口开展工作。
未时 13:00-15:00
现在,苏溪的各大企业陆续申请复工,基础民警们忙着在辖区各企业中走访,为企业提供“三防三送”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赵可欣化身为宣传小兵,统计宣传材料是否齐全,联系广告公司加紧印制。同时,听取企业方的意见建议和需求。
马路上,站了几个小时的赵益兰,实在熬不住,下到卡点临时休息处坐了一会儿,捏了捏小腿,长时间站立,小腿静脉曲张带来强烈不适。他给自己休息了十分钟,又回到了岗位上,“我们下来增援就是让长期奋斗在卡点的民警能得到更多的休息,我在卡点的时候,让小年轻们多休息一会儿。”
申时 15:00-17:00
“女儿,晚饭想吃什么,我烧好让爸爸给你送去。”到了下午,赵可欣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心里涌入一股暖流,连续吃住在单位十几天没回家的她,前一天与家人的通话中提了一句“想吃妈妈做的菜了”。和母亲聊了几句,听到楼下有同事在喊,“大家快下来,理发师傅来了!”辖区的理发店还没开门,大家都成了“邋遢大叔”,赵可欣联系了很久才找到师傅上门服务。
下午四点完成交班后,赵益兰回到单位,简单的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梳理总结,315辆车,879个人,这是他今天的“战绩”。回家后还没进门,妻子就递给他一个保温桶,今天他还有项重要的任务,给女儿送饭。
酉时 17:00-19:00
到了苏溪所,赵益兰没进去,父女俩站在所门口简单的问了一下近况,看到女儿状态不错,赵益兰转身离开了。来没来得及煽情的赵可欣只好拎着保温桶回了办公室,素包、猪耳朵、莴笋还有小米粥,都是自己爱吃的,饭菜还冒着热气,她忍不住感慨,“真是太久没吃的妈妈的味道了。”
回到家中,赵益兰在家门口用酒精进行全身消毒,才敢进门吃一口热饭,放松一天的疲惫。踏进家门的这一刻,他脱下警服,成为守护自个儿小家的丈夫、父亲。
戌时 19:00-21:00
此时路上、办公室都已安静,但是一天的工作还没结束,又看到赵可欣拿起车钥匙出门,匆匆奔赴卡点,了解一天下来的物资使用情况,看卡点上有无需要解决的问题,还缺少什么,继续回到办公室进行梳理。
而此时在家的赵益兰得知女儿晚上还要出门时,忍不住在微信上叮嘱:“女儿,在卡点执勤要做好防护,注意安全。”
亥时 21:00-23:00
夜深了,起风了,最近天特别冷,卡点的民警还在岗位上认真核查进城的车辆和人员。赵可欣联系了食堂厨师,“师傅,我们煮点水饺,给卡点送去!”一个小时后,一线岗位上的民警、辅警兄弟们吃上了热腾腾的夜宵,感受到了寒冷夜里的一丝温暖。
在家的母亲对可欣放心不下,想打个给她问问休息了没,却被赵益兰拦住了,他说:“孩子长大了,在单位她需要独当一面,我们在家安心等她回来就好。”
子时 23:00-01:00
此时,属于大多数人的安眠时刻已经来临,而奋战在防疫战线上的人还在忍受着寒风和刺骨,记录着一天的繁忙和重复。
这对父女,只是众多战“疫”人的缩影,他们暂时分别又互相牵挂,他们守护彼此也守护城市安宁,十二时辰悄悄走过,相聚拥抱的时刻即将来临!(来源:义乌公安 吴旭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