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下午,由环球时报、生命时报主办,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公共卫生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21荣耀医者盛典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在北京隆重举行。本项活动由医疗卫生领域权威专家和行业代表等组成评审团,包括7位主席团成员,18位两院院士、5位国医大师,38位三甲医院院领导,23位中华医学会主委及权威专家,5位媒体领军人物,共同推选出本年度“荣耀医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核医学科影像技师王强(笔名王鹏骄)荣获“科普影响力奖”, 据了解,为国内核医学界及江苏省医疗界首次获得该类别奖项。自组委会获悉,包括中大核医学团队成员在内,全国共有10名各领域顶尖医学专家收获此项殊荣。
右一,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核医学科王强(笔名王鹏骄),主办方供图
据江苏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会长、江苏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学影像部主任兼核医学科主任、东南大学核医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李澄教授介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多次强调科普工作的重要性。习总书记曾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科普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给新时代的科普工作进行了明确定位,也充分肯定了科普工作的重要性,极大地增强了广大科普工作者的信心,激发了科普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作为承载着“前沿科技”与现代医学影像诊疗技术的核医学界群体,根据国家、社会及行业需要,中大医院核医学团队在繁忙的影像检查与诊疗工作之余,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积极开展科普工作,科室还组织建立了科普小组,采取多种渠道宣传“核医学无与伦比的诊疗价值”,多种方式消除患者“谈核色变”心理。医院和科室十分重视科普人才的发掘培养,主管技师王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通过持续地团队协作与个人长期不懈的努力,为核医科普创新推进贡献了自己的智慧才华,为医院团队及个人赢得了荣誉,为多纬度服务患者造福民众做出了积极的坚持与探索。
中大医院核医学科行政副主任,耶鲁大学博士后、副研究员刘加成主任说,王强同志与核医团队同事相处融洽,工作认真负责,勤于钻研,通过多年坚持与努力,去年获得了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全国优秀技师奖,今年又获得了“荣耀医者-科普影响力奖”,在核医平台实现个人成长的同时,促进团队与行业进步。
荣耀医者“科普影响力奖”获得者——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核医学科王强(笔名王鹏骄),主办方供图
王强(笔名王鹏骄)坦言,科室领导高瞻远瞩的创新式发展理念给予了他最强有力的专家保障与开拓引导,科室同仁的精诚团结与通力协作给予了他高效的平台支撑。其所在的中大医院核医学科诞生过多位国内国际著名核医学界名家,他们有形或者无形地对他的核医科普与医学人文创作带来了深度启发与深远影响。诸如:“中国第一个医学同位素检查室”创立者、放射生物学家、我国核医学奠基人、“丁德泮预防医学教育基金”创建人丁德泮教授;国内外首次研发出甲状腺激素T3、T4单克隆抗体用于多组分同时检测放免新技术、国内率先进行“32磷-玻璃微球经肝动脉介入内照射治疗肝癌”系列研究和放射性分子探针99mTc-环九肽,进行骨转移瘤受体显像研究、“东南大学211振兴行动计划放射医学和介入医学学术带头人”刘璐教授;创新开展碘125CAMP-CGMP治疗白癜风,153钐EDTMP和骨膦联合治疗骨肿瘤的李锡麟教授;优秀共产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际核医学医师协会会员(ICNM),“全国铁路医学科学技术先进个人”的吴复平教授;“焦廷彪奖教金”获得者、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医师协会会长、中华核医学学会科普专家杜明华教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12-15届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会长、江苏省科协首席科技传播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李澄教授等。另外,核医学科行政副主任、耶鲁大学博士后、副研究员刘加成及核医科普团队主干成员谢彦博士,诊断医生王永生、汤元翔、黄珊珊,影像技师栗全营、徐玄飞,护理团队老师李莉、张易、顾骥华等都为此作出了积极贡献。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核医学科团队领头人李澄教授与刘加成副主任纷纷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科普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但是,从现实看,科普工作还没有真正使“两翼论”和“同等重要论”落地生根,创新发展的“两翼”还处在极大的不平衡状态。藉此奖项的获得为契机,中大医院核医学团队将持续不断地加快推进核医诊疗创新与核医普惠大众步伐,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健康中国2035作出核医人应有的贡献。
附: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核医学科团队介绍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核医学科依托东南大学医学院影像医学系和东南大学核医学技术研究所,为医学影像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核医学住培医师培训基地,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学科,江苏省医学影像临床医学中心;科室先后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973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等30余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铁道部科技进步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等国家级及省部市(厅)级奖项30余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现有职工1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2名,博士2名,硕士4名。
核医学科历史悠久,临床经验丰富。早在1958年,中国核医学主要创始人、主要领导人之一丁德泮教授在我院创建了同位素科,成为国内首批具有同位素科的单位之一,随着核医科技的迅猛发展,后调整为核医学科。近年来,核医学科在医学影像学学术带头人滕皋军院士引领下,在李澄教授的领导下,已发展成为诊断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诊疗团队。核医学科于90年代初引进江苏省首台ADAC SPECT,2005年引进西门子一英寸晶体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2015至2017年更新引进GE公司Discovery SPECT-CT670和Discovery PET-CT710等大型影像设备,目前可对全身各器官进行代谢和分子层面的成像,可有效地针对全身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和随访监测,对心脏病人的心肌存活精准判断,对脑部癫痫病灶精确定位,对阿尔海默症病程进行合理评估。主要开展全身PET-CT核素显像,SPECT-CT核素显像和脏器功能测定,甲亢、甲癌、肿瘤骨转移、恶性实体瘤及敷贴治疗,幽门螺旋杆菌C14检测,Y90患者治疗后监测评估等。
1.核医学科团队领头人、科主任李澄,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助理兼江北院区党委书记、中大医院医学影像部主任兼核医学科主任、东南大学核医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医学影像组组长、江苏省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会长、江苏省放射诊断质控中心主任、江苏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12-15届委员兼第14届磁共振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委员兼心血管影像专委会副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影像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常委、中国卒中学会医学影像分会常委、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专委会常委、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迄今已发表论文200余篇,获江苏省政府和市(厅)级科技进步奖28项(其中省科技进步奖2项,省新技术引进一等奖6项),获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卫生厅重大招标课题等科研计划立项30项,著书12部(其中《比较影像学》为主编,全国普通高校“5+3”十二五规划教材《医学影像学》为副主编)。研究方向:比较影像学临床研究与应用,肝癌分子影像学及脑卒中功能与分子影像学研究,磁共振血管壁成像临床应用研究。
2.核医学科团队行政副主任刘加成,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博士,历任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历经博士后、副研究科学家。2014年8月加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2019年加入核医学科。从事影像诊断工作,致力于功能影像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任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放射学会神经学组委员。发表文献三十余篇,国家专利一项,获江苏省科技引进二等奖一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李 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