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五粮液为什么是好酒?好在哪?贵在哪?

来源:国心好酒堂    作者:国心好酒堂    人气:     发布时间: 2021-05-10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要说起什么是好酒,大家估计张嘴就是茅台、五粮液,因为这两个酒名声太大了,在国外也是响当当的中国酒代名词,但是大多数人只知道酒好,到底酒好在哪?你知道吗?

闲坐堂中听风雨,纸扇轻摇论古今,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这两个名酒的历史。

国酒茅台

茅台酒出自茅台镇,这个大家都知道,茅台镇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传,远古时赤水河的土著居民——濮人,已善于酿酒,时间上比杜康还早。而更为确切的是:《史记》记载,在汉朝,仁怀已有了“枸酱酒”,可以说是茅台酒的雏形。濮僚人在茅草台子上祭祀祖先,对先人开荒破草表示祟敬,惯称“茅台”,在仁怀境内濮僚人居住过的地方,也有茅台的地名。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使臣唐蒙出使南越(今广州),在南越王的宴席上,唐蒙尝到了今仁怀一带产的历史名酒——枸酱酒。为取悦汉武帝唐蒙绕道鳛部,即现在的仁怀一带,取枸酱酒献给武帝,武帝饮后,觉得甘美异常,赞其“甘美之”,故有“唐蒙饮枸酱而使西域”之说。

至唐、宋朝,仁怀已成酒乡,酿酒之风遍及民间。茅台酿制的优质大曲酒“风曲法酒”盛行于市。宋人张能臣的《酒名记》,以此酒质量佳美而载入酒史。到清朝,茅台酒业兴旺,有“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及“仁怀城西茅台村酿酒全省称第一”的记载。茅台烧、茅台春、茅台烧春、茅春等酒名声鹊起,获得“酒冠黔人国”,“风来隔壁三家醉,雨后开瓶十里香”的赞誉。1784年,(清乾隆49年)茅台“偈盛”酒号正式取名为茅台酒,清末至民国相继有“成义”、“荣和”、“恒心”烧房出现,继承和发扬了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

1915年,美国旧金山召开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贵州省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推荐了“成义”、“荣和”两家作坊的茅台酒样酒参展,当时,茅台酒装在一种深褐色的陶罐中,包装本身较为简陋土气,几乎无人问津,我爱国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酒佯装失手,酒瓶摔破在地上,陶罐一破,茅台酒顿时酒香四溢,优雅细腻的酱香弥漫了整个会场。中国赴赛监督陈琪等人在南洋劝业会评奖时就品尝过茅台酒,在旧金山中华会馆的宴请中喝的也是茅台酒,知道茅台酒具有酱香馥郁、空杯留香的特点。于是灵机一动,建议把一瓶茅台酒分置于几个空酒瓶中,并去掉盖子,敞开酒瓶口,旁边再放上几只酒杯,任茅台酒 挥洒香气,供专业人士品尝。

敞开的茅台酒因酒及其香充分暴露,更为浓郁。此举果然非常有效,博览会会场里的参观者们纷纷寻香而来,更有好奇者顺手拿起酒杯,争相倒酒品尝,一致“咂咂”交口叫绝。展馆内一时人头攒涌,热非凡,很快产生了轰动效应。中国展品以农产品为重头,故大部分陈列于农业馆中。茅台酒以酒香为媒,产生了轰动,吸引了大量看客,不仅自身为公众所认识,成了众多展品中的明星,后来一举多得金奖,茅台酒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苏格兰威士忌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蒸馏白酒,成为响当当的世界品牌。伴随着茅台酒的腾飞,茅台镇从此走向世界、闻名中外。

1951年,“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县茅台酒厂”即“国营茅台酒厂”成立。在此之前,成义、荣和、恒兴几家酒厂均称自己生产的酒才是“真正茅台酒”。茅台将 “华茅”、“赖茅”、“王茅” 三家酒坊合并,正式生产统一品名的茅台酒。五十年代的茅台,采用的是土陶瓶、木塞尿泡皮封口,在其背标上清楚地标注着“解放前曾在巴拿马赛会评为世界名酒第二位”的字样。

姚子雪曲五粮液

五粮液产于四川省宜宾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唐永泰元年,唐代诗人杜甫从嘉州乘船东下,船至戎州时,戎州行政长官杨使君设宴东楼,杜甫对重碧酒(五粮液前身)情有独钟,饮后诗兴大发,即席赋诗一首,名曰《东楼诗》:“胜绝惊身老,情忘发兴奇。坐从歌伎密,乐任主人为。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楼高欲愁思,横笛未休吹。”这是对五粮液前酒的赞美。在当时,重碧酒已居于百酒之上,而且诗酒相传,更使它名声远播。

宋元符元年,号“涪翁”的宋代诗人黄庭坚仕途失意,贬谪戎州,三年当中,他遍尝戎州美酒,写下了17篇赞美诗。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最为推崇的酒有两种,一是“荔枝绿”,二是“姚子雪曲”(五粮液前身)。

明初,位于宜宾城北且最负盛名的“温德丰”酿酒糟坊有一位陈师傅,他在总结唐、宋时期名酒“荔枝绿”和“姚子雪曲”的酿造方法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用大米、糯米、荞麦、高梁和发米等五种粮食为原料,以小麦制成的曲药为糖化玉酵剂、采用老窖发酵、天锅蒸馏等工艺的“陈氏秘方”,酿造出了醇和甘香的“杂粮酒”。经过几代相传,秘方传到了一个名叫邓子均的手里。邓子均富有革新精神,不满足现状,他将“杂粮酒”的配方作了调整,几经摸索,才在1928年将“杂粮酒”的配方确定下来,酿出了更加理想玉液琼浆。

1929年,邓子均在宜宾名人的一次聚会上,捧出一坛用五种粮食酿造的美酒,坛封一开顿时满屋飘香,宾客饮之,交口称赞。晚清举人杨惠泉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此酒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干脆叫‘五粮液’吧。”众人闻之,拍案叫绝,独具特色的“五粮液”从此得名。为了铭记这位“五粮液”的誉名人,五粮液集团特在厂内酒文化博物馆和世纪广场立汉白玉塑像,他就是第一位称谓“五粮液”的人——杨惠泉。

责任编辑: 文乐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会员中心 | 人员查询

运营机构:江苏中访文化新媒体中心   法律顾问:江苏六仁律师事务所 郭继  苏公网安备 32080302000082号  苏ICP备17035845号-1

版权所有:新华访谈网   地 址:南京市江宁区上元大街313号  百度信誉认证主体识别码:BDV-530364954 网站可信认证联盟编号:603190110037519911274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320811MA1UXYHY5E  广告审查员注册号:广审字(苏)H03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6077 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