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全国劳模纪荣喜和技术能手笪白玉飞抵云南富民,组队代表江苏参加“人工智能VS顶尖农人”草莓种植大赛。该赛事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拼多多共同发起,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指导。接下来几个月,辽宁东港、江苏句容、安徽长丰等地获得过世界金奖等奖项的“顶尖农人”,将对阵来自荷兰、江苏、云南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4支人工智能队,实战比拼“传统农艺”与“AI种植”的水准高低。
“云南气候好,章姬这个品种适合在当地种,我们要把自己的‘秘密技术’都用上,为江苏的草莓种植争个光”,纪荣喜笑言。他是江苏镇江市草莓协会创会会长,常年带动周边村民种植草莓脱贫致富,2018年当选为全国劳模。这位出生于1965年的镇江人,参与、见证了江苏草莓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把支部建到田间地头:全国劳模扶贫路
“80年代初,别人到日本都带电器三大件,我师傅却带了一箱书,20棵草莓种苗”,纪荣喜说,这些种苗繁殖出了六七万株生产苗,让当地种出12亩草莓。这是镇江乃至江苏草莓业的开端。1984年,刚刚高中毕业的纪荣喜回到江苏镇江市句容白兔乡,不久就做了村农业技术员,由此结识了对他一生影响巨大的镇江农科所副所长,一脚踏进草莓种植领域。
因为草莓种植成功,纪荣喜带动了白兔、句容乃至镇江市的草莓种植。“在我这个核心区,原来就我一家种两亩,现在有600多亩,全镇接近5000亩,都是棚架种植。”1999年,他被评为镇江市劳模,2001年,被评为江苏劳模,直至2015年成为全国劳模。
1999年,纪荣喜牵头成立镇江市草莓协会,任会长,逐步解决了草莓产、销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组织让他建了党支部,成为镇江第一个非公经济党支部。2018年,纪荣喜开始瞄准建档立卡户,以“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民(档卡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支部建在田间,党的作用发挥在地头”,技术帮扶、市场帮扶、资金担保,农民一家一户做不到的,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来解决。图为纪荣喜和支部党员在商量今年的草莓种植。 穆功 | 摄
纪荣喜将贫困户分成三类,由支部的党员骨干带着干。对想种草莓但缺资金和技术的,给资金和技术扶持;对不想担风险的,雇他们在草莓大棚工作,80元一天,半年脱贫;对那种能力不够或实在不想种的,纪荣喜负责把政府给他们建的大棚租出去,3000元租金一年,平时也可以过来做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赚点收入。
2008年,纪荣喜牵头成立合作社,如今有300多亩地,100多农户,一年总体销售达到1000万左右。合作社给农民培训、销售,从政府部门争取资源,对接镇江农科院和江苏农业技术学院做技术指导,尽量不让农民花钱。
“技术帮扶、市场帮扶、资金担保,农民一家一户做不到的,我们通过支部、合作社来解决,还可向政府呼吁,出台一些政策。”帮农民解决了问题,农民自然围着转。“支部建在田间,党的作用发挥在地头”,领路、帮富,这受到省市各级的肯定,纪荣喜所在的支部,成为镇江少见的五星级支部。
小农户,大市场,农民最需要销售帮助。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2月7号后,句容市不能进出,合作社通过市总工会,给一些市事业单位定向供应草莓。一人两箱,一箱60元。“政府给开通行证,才能重建这条供需链,否则农民都得倒进河里”,纪荣喜说,这让合作社社员卖出了40多万元。
敢为人先:从“人有我优”到对战AI
“别人都不相信,你就种一亩三分地的草莓,怎么盖得起这么好的楼?”1995年,纪荣喜花了五万多元,盖了一栋“现在也没有过时”的“草莓小楼”。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三十年来不断探索突破,让纪荣喜获得了无数荣誉。现在,他又走在了挑战AI种植的新路上。 穆功 | 摄
从1984年带头吃螃蟹种草莓开始,纪荣喜的每一次选择,都堪称“敢为人先”,也给他带来了相应的回报。
1984年,在草莓还得靠政府大力推广种植时,他领头主动种了4000株,一亩地收入达到七八百元,高于传统农作物的六倍左右。
1991年,他又率先利用日本技术开始种冬草莓,错开传统5月的上市季,推到12月下旬上市。整个货架期拉长,价格提高到5元一斤,一亩地收入达一万元。1993、1994两年,纪荣喜的一亩三分地,年收入高达一万三千多元,是他在村委会上班年工资的11倍。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听起来是个常识,但这是我三十多年实践出来的一条重要原理。”从去年开始,纪荣喜又在探索利用新技术,把冬草莓的上市时间提前。“我11月8日就上市了,比普通种植户至少提前了40天,一斤卖到100元,也供不应求。”
这位全国劳模,又领先了一步。他说,“明年我准备再扩大规模。”
在他的实验大棚里,装了补光、补温设施,有水分检测的传感器,但大棚还不是全自动,要手动控制。“人工智能是必然趋势”,纪荣喜说,自己60岁可能就不种草莓了,“谁来种,怎么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55岁的他,对与人工智能的对战,充满了好奇和自信。他把当地一位有二十几年草莓种植经验的师傅拉进了队伍。“笪师傅经验丰富,对草莓生长管理得非常细致。”纪荣喜对自己的合作伙伴,不吝赞美之词。